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慢病防控

一开学就生病?这些秋季高发“开学病”,家长和孩子一定要谨防!

日期:2021-09-09

为什么孩子一上学就容易生病呢?

这是因为,开学后大量学生聚集在校园和班级的公共空间里,给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只要班里有一个孩子生病

其他孩子也容易中招

加上此时正值夏秋换季,瓜果丰富,早晚温差大,如果孩子贪食生冷或夜间睡眠腹部受寒,容易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不让开学季

成为“生病季”

01

缓解焦虑情绪

孩子们上学后需要有一个适应期,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帮助宝贝一起渡过难关,提前给宝贝做好心理建设。

家长可以先带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环境,多与老师交流。在孩子初入学的一两个月里,家长应多花时间来陪伴孩子,给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小朋友逐渐去接受新环境。除此之外,入学前就开始鼓励宝贝自己动手做事。自理能力强的宝贝会很自信,在集体生活中有成就感,心情好了,生病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

02

饮食合理营养均衡

营养是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孩子饮食不均衡,容易引起贫血或其他营养元素缺乏的情况,从而使抵抗力下降,反复生病。因此,提高免疫力,营养搭配很重要。

家长可以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让孩子摄入足够的鱼、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合理安排进餐时间、进食数量,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尽量不在饭前吃过多的零食、饮料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进食的能力。

孩子入学后,家长可以多与老师沟通孩子每日进餐情况,合理安排晚餐,切勿因担心孩子午餐在学校吃不饱而将晚餐做得过于丰盛,这样反而有可能造成孩子营养不均衡或消化不良,导致生病。

0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步骤,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回到家后及时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漱口,咳嗽喷嚏时要注意掩口鼻。这些小细节都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间的交叉感染。

04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发育的先决条件,一些孩子睡觉晚、睡眠少,加上家长也经常熬夜,孩子的睡眠时间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所以,家长应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尽量能在晚上9点前入睡。

05

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可以带孩子们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促进孩子器官和肌肉的生长发育,强健体魄,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此外,户外活动还可促进孩子与更多的小朋友交往,有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可以让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早晚紫外线弱的时候,家长记得让孩子多出去户外享受一下日光浴。

06

学会表达自我需求

家长要在孩子入园、入学前教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如“老师,我要尿尿便便”“老师,我尿裤子了”“老师,我要喝水”“老师,我吃饱了没吃饱”等。

07

按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大部分流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可有效避免如水痘、麻疹、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

那么,开学后

孩子还应该注意防范哪些疾病呢?

跟着一起往下看↓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经被污染的食物、水,近距离接触病例呕吐物和排泄物,或者接触感染者污染的物品等。

诺如病毒极容易在密集人群中,如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社区、餐馆等处引起急性肠胃炎爆发。

主要症状:

诺如病毒人人易感,感染后一般12-48小时出现症状,导致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热、畏寒等。

防病措施:

①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②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食物煮熟后方可食用,尤其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

③减少外出聚餐,少去拥挤场所,加强室内通风。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用具或环境而感染。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在秋冬季节多见,开学后学校、幼儿园等集体环境可出现小流行。5岁及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易感人群。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主要症状:

孩子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低烧、食欲不佳、精神萎靡等前期症状。随后会出现咽喉疼痛或者口腔干燥,继而孩子的口腔黏膜上就会出现13毫米大小的水疱,之后变成溃疡。

接下来,孩子的手、脚或其他皮肤上会出现水疱一样的疹子。这些疹子长在表皮下,比较厚和坚实,且长在手指和手掌的边缘部位或躯干末端。

上述症状不一定全部出现,一些孩子就只是低烧,口腔里出现疹子。

防病措施:

①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孩子前、处理粪便及呕吐物后均要及时洗手。

②勤通风:每天要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③勤消毒: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

④勤观察: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有,则尽早就医。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的“表兄弟”——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夏秋季高发,主要侵犯17岁儿童。

疱疹性咽峡炎以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是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泌物,或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主要症状:

患儿多表现为发热、咽峡部疱疹、咽痛、流涎,咽痛影响进食,少数严重患者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疱疹性咽峡炎病程是5-7天,严重的(多见于<3岁儿童)可能要2周。

防病措施:

①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②勤通风:家中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时,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或者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③勤清洁:孩子的餐具、奶瓶等物品,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玩具、被褥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

乡镇/街道

无障碍

政策问答

政务新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