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丰都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25—2030年)》政策解读

日期:2025-08-01

2025年7月,丰都县人民政府印发《丰都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5—2030年)》(丰都府办〔2025〕53号),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艾滋病防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5—2030年)》(渝府办发〔2025〕16号),全面实施防控行动。我县虽属于中风险地区,但新发感染、重点人群防控和治疗随访等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影响流行的社会因素复杂交织,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高,异性传播感染人数多,隐蔽性强,预防难度增大,防治任务艰巨。

为切实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诊断发现比例、抗病毒治疗比例,逐步降底病死率,进一步减轻社会歧视。我县结合实际制定本计划,旨在通过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县—乡镇(街道)防治服务网络,全面推动艾滋病防治,降低传播风险,控制疫情流行,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到2030年,全县艾滋病诊断发现比例、治疗覆盖比例、治疗病人病毒抑制比例均达95%以上,新发感染呈现下降趋势,全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19%以下。

指标分类

指标

2025

2027

2030

总体目标

全人群艾滋病感染率(%

0.16

0.18

0.19

检测发现

全人群艾滋病检测比例(%

≥40

≥45

≥50

艾滋病诊断发现比例(%

≥90

≥92

≥95

治疗随访

艾滋病存活感染者治疗覆盖比例(%

≥95

≥95

≥95

艾滋病治疗病人病毒抑制比例(%

≥95

≥95

≥95

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传播率(%

0.3

0.3

0.3

宣传干预

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90

≥90

≥90

重点人群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95

≥95

≥95

艾滋病感染者权利义务知晓率(%

≥95

≥95

≥95

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干预覆盖比例(%

≥95

≥95

≥95

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较5年前减少幅度(%

≥10

≥10

≥10

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
%

≤0.2

≤0.2

≤0.2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2

2

2

三、防治措施

(一)强化宣传教育

1.大众人群。开展防治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校园、进家庭;融媒体中心每季度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在“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宣传。

2.公共场所。在车站、码头、娱乐和洗浴场所、养老中心等张贴摆放宣传资料。

3.重点人群。学生每学期不少于3学时艾滋病宣传教育。被监管人员每季度至少1次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打造1支宣传队伍,留守人群和中老年人群每月开展1次宣传。

(二)强化综合干预

1.推广安全套。宾馆、酒店等场所摆放安全套,重点场所设置自动售卖机。免费向易感人群发放安全套。

2.重点人群干预。建立重点人群名册,每季度开展综合干预、县人民医院提供艾滋病暴露前后药物预防服务。

3.社会参与。发挥部门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落实感染者医疗保障和社区救助,加强关爱和支持。

(三)强化扩大检测

1.检测覆盖率。到2030年,全人群HIV检测覆盖率达50%以上。

2.重点人群筛查。医疗机构对术前、受血前、住院就诊者,重点门诊就诊者“应检尽检”。50岁及以上每年开展1次检测,65岁及以上检测达50%以上。

3.重点地区筛查。全人群感染率≥0.5%、0.25%—0.49%、0.10%—0.24%的,分别对18—64岁人群、35—64岁人群、50—64岁人群每年开展1次艾滋病检测,覆盖率达50%以上。

(四)强化治疗随访

1.治疗服务。健全县—乡镇(街 道)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服务网络。

2.抗病毒治疗。当年新报告病例30天内早治疗比例达85%以上,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比例达95%以上。

3.随访服务。拒绝治疗、脱失和不规范治疗等不配合治疗的,报乡镇(街道)参照精神病管理模式管理。

(五)强化社会治理

 1.禁毒防艾。打击滥用物质和非法催情剂生产流通。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率达 85%以上。

2.综合治理。纳入平安丰都建设。对涉嫌故意传播的及时立案侦查,涉黄人员全部开展检查。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发布艾滋病风险提示。

(六)强化母婴传播

1.早筛早诊。“逢孕必检”,检测覆盖率达95%以上。

2.干预服务。落实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干预,为感染孕产妇提供规范的预防母婴传播服务,消除母婴传播。    

(七)强化能力建设

 1.疫情监测。依托“疫智防控”应用,结合技术手段,开展艾滋病传播风险研判及趋势分析。

2.检测网络。县疾控中心具备抗体检测和核酸诊断能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建立初筛实验室,基层医疗卫生院建立抗体检测点。

四、核心政策问答

问题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回答: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

【案例说明】自2004年我县网络报告首例艾滋病感染者起,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感染者中,性接触传播占比最高为97.9%,其次是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其中,性传播中异性传播高于男性同性传播。

问题2:为什么要开展全人群检测?

回答:感染者隐蔽性强,防控难度增大。医疗机构通过对术前、受血前、住院就诊者,重点科室门诊就诊者实行艾滋病病毒“应检尽检”,把艾滋病检测纳入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婚前医学检测、50岁及以上人群检测等。能早期发现感染者,降低传播风险,提升防控效率,有效遏制艾滋病流行。

【案例说明】2024年,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自愿咨询检测1006人,检出艾滋病阳性13例;各医疗机构对住院和门诊就诊者按照“知情不拒绝”原则开展艾滋病主动检测,把艾滋病检测纳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测项目,全年检测艾滋病239119人次。

问题3:为何将老年人纳入重点检测人群?

回答:我县2024年新增感染者中,50岁及以上年龄占2024年新增总体的70%及以上。这主要与老年人缺乏艾滋病防控和主动检测意识有关。多数是被动检测发现,导致发现晚、疗效差。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既可减少传播风险,又能延长患者寿命。

【案例说明】部分新增阳性感染者因发现较晚,治疗效果不佳,导致加速死亡。主动筛查发现的患者,通过规范治疗,有效控制病毒载量,大部分患者生命质量显著提高。

问题4:怎么保障感染者的隐私和相关权益?

回答:严格按照《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十九条有关要求保护感染者隐私,对抗拒治疗和脱失患者,采取一对一专人进行沟通。县医保局负责将抗病毒治疗纳入门诊特病保障。

【案例说明】县人民医院提供丰都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疾病申报和鉴定,将抗病毒治疗纳入门诊特病保障。

问题5:如何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

回答:落实“孕前筛查—孕期阻断—产后追踪”全流程管理,实行“逢孕必检”,检测覆盖率达95%以上;为感染孕产妇及儿童提供监测评估、规范用药、安全助产服务;对新生儿进行18个月的追踪随访,确保阻断措施的有效性。

【案例说明】2023—2024年,县妇幼保健院接诊2例长期异地居住的特殊孕产妇,整个妊娠期未规范建立产检档案。分娩前经HIV常规筛查,其血清样本初筛呈有反应。县疾控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立即启动母婴阻断应急预案,立即对该新生儿实行预防性抗病毒药物阻断,并指导实施人工喂养。通过系列规范化干预和追踪监测,2例均成功阻断了艾滋病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五、专业名词解释

感染率:被诊断出感染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诊断发现比例:实际诊断发现的感染者数占估计存活感染者总数的百分比,反映检测覆盖水平。

病毒抑制比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中,病毒载量降至检测限以下的比例,是评估治疗效果的核心指标。

政策咨询渠道:丰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艾科,联系电话:023-7071414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

乡镇/街道

无障碍

政策问答

政务新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