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事业单位登记公告公示>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2022丰都县勤工俭学中心年度报告书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30671011798L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丰都县勤工俭学中心(丰都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丰都县勤工俭学中心(丰都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做好勤工俭学和学生资助管理服务工作。 负责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工作指导管理,数据统计,后勤服务工作的指导管理;资助政策宣传、落实,工作指导、督查。 | |||
住所 |
丰都县三合街道东升路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姚洪生 | |||
开办资金 |
7.7(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丰都县教育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5.71 |
115.71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7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做法及成效: (一)紧跟步伐抓学习,持续加强思想引领。通过集体学习、专题学习和个人自学三种方式结合,常态化打造学习型科室。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注重在资助工作细节、环节、过程、实效上下功夫,自觉做好学生资助各项工作,保持政治敏锐性,自觉举好旗、迈好步。二是加强政策制度学习。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支部主题党日及党史学习,结合全市资助系统开展的“讲政策·学制度·炼担当”活动,持续打造“助人为乐有你有我”、“资(资助)之(学生)不倦、助你成才”的资助文化,深化“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的协调配合机制,不断增强科室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强化资助工作认同,人人争做岗位能手、争当行业专家,增强自信心,提振精气神。三是加强业务提升学习。参加全国资助中心、市资助中心开展的“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培训”等网络专题培训7次,安排到区县资助部门交流学习1次,开展县内高中学校资助专题培训1次,不断提升资助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竭力补短板、强弱项。 (二)立足主业抓精准,持续推进学生资助。精准是学生资助的生命线。今年以来,我们严格落实国家及全市资助政策,通过“精准指导基层学校、精准认定资助对象、精准执行资助标准、精准发放资助资金、精准录入资助数据”等“五个精准”措施,提升精准资助水平,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全覆盖。一是扎实做好常规资助。2022年我县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含中职)国家资助共8.8723万人次、5504.0143万元;具体情况为:学前教育资助2893人次、443.54035万元,义务教育资助47096人次、1963.09125万元,普通高中资助22029人次、1962.655万元,中职教育资助16705人次、1404.725万元。大学教育资助完成了原建卡大学生免学费资助1758人1171.59万元;“滋惠计划”资助357人、22.5万元;贷款代偿和学费补偿资助1人、2万元。2022年,学前教育学校资助共计1662人、174.72万元;义务教育学校资助共计3349人79.791万元,社会资助共计51人3.75万元;高中教育学校资助共计205人46.215万元,社会资助共计114人20.9万元;中职教育学校资助共计824人 21.179万元,社会资助共计459人36.88万元。指导督促各校按时完成中、市资助系统数据录入审核,完成率100%。根据全国资助中心和市资助中心安排,指导学校积极参与“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督促弱口令密码学校及时整改安全问题9个,确保资助系统数据安全。二是切实做好专项资助。配合团县委做好“幻方助学计划”资助项目,资助贫困学生147人、14.7万元;协调引进成都丰都商会资助我县户籍贫困学生14人、27.665万元。三是实时做好应急资助。不断强化疫情灾情常态化资助保障机制和对新增特殊困难群体的临时救助机制,近期来对社坛镇中心校余江博等87名因突发严重困难的同学开展临时应急资助,发放资助金8.21万元,传递资助政策温暖。 同时,不断强化全县资助体系建设。切实与县教育奖励基金会协调配合,协助基金会审核实施定向捐赠项目9个,完成支付57万元;组织2022年腾讯“99公益日”活动,筹集贫困学生资助资金31万元,实施“渝爱助学计划”公益项目,资助贫困学生814人、162.8万元,有力补充强化了全县学生资助体系建设。 (三)突出主动抓协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中市县“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安排部署,强化大局观,针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程中学生资助的薄弱环节定向发力攻关,提升成效。一是主动强化工作指导。根据全县“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要求,向各乡镇耐心宣传资助政策,指导各乡镇常态化摸排核实本辖区户籍县外就读贫困学生资助享受信息,建立完善好本辖区户籍学生资助台账。与县农委、县乡村振兴、县民政等部门保持密切配合、沟通联系,实时掌握获取最新问题数据信息,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班关于“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反馈的疑似资助问题3个。二是主动参加督查迎检。根据县上统筹安排,下乡蹲点指导三建、栗子等乡镇做好市上对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后评估专项督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区县交叉检查迎检工作,发现疑似资助问题立即核实整改,确保了资助问题零反馈。三是主动落实“四户”资助。严格落实县上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要求,把在县内就读的脱贫不稳定家庭学生、边缘易致贫家庭学生、突发严重困难家庭学生和低保边缘户家庭学生全覆盖纳入资助范围,杜绝资助盲区,共计资助540人次53.78万元。四是主动关注市外资助。关注跟踪市外就读贫困学生资助,向市外就读所在地教育部门或学校共发函244封,涉及贫困学生723人,督促其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确保“应助尽助”。五是主动强化部门联动。加强与县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的数据比对核实、共享共用,深化学生资助名册联合审核工作机制;配合县乡村振兴局实施好“雨露计划”等资助项目。 (四)提升标杆抓服务,持续优化办贷管理。一是贷款预申请落实到位。加强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发放致高三毕业学生的一封信8015份,组织各高中学校做好本校毕业生助学贷款预申请,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高考学生预申请全覆盖。据统计,预申请5587人,比例达71.74%,创历年新高。二是办贷服务落实到位。认真制订2022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方案、疫情应急预案、志愿者培训方案;实施贷款办理大厅办公电脑、高拍仪等设施设备更新替换和检测维修,提升办贷效率,让群众减少等待;疫情防控期间认真落实办贷人群疏导分流机制,安排专人指导网上续贷办理,让群众少聚集;在栗子、龙河、仙女湖等乡镇设置助学贷款代办点,方便偏远乡镇和人口集中乡镇学生家长就近办贷,让群众少跑路;不断完善“助学贷款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建设,设置等候休息区,努力创设安全、舒适的办贷环境,让群众少抱怨,切实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全年共办理助学贷款办理9062人、8998.74万元,再创历史新高。三是助学贷款回收到位。严格落实2022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工作,积极宣传有关政策,提醒办贷学生在网上申请延期还款。同时持续做好贷款回收工作,收到提前还款4989笔3656.84万元;补充贷款累计发放金额和累计回收率位于全市第1位。县资助中心再次被评为重庆市2021年度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先进集体”(连续13年),熊霞等三位同志被评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先进个人”。 (五)结合载体抓创新,持续提升宣传实效。一是强化资助宣传机制。充分发挥资助中心宣传主人翁作用、各中小学校宣传主阵地作用、各部门及乡镇村社的宣传主力军作用,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网络,扩大宣传面,增强资助政策宣传合力。依托“学生资助我办理”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通过“资助宣传乡村行”、“资助政策进社区”等讲资助故事、宣讲资助政策,发放资助政策宣传单、宣传布袋、宣传扇等各类宣传品4.8万份,打通资助宣传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宣传“盲区”,确保家喻户晓。二是拓展资助宣传途径。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结合,借助县电视台、手机报、抖音号、“村村响”等宣传资助政策,依托“丰都教育”“丰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资助政策资讯22篇;通过公交车、乡镇客运班车车身广告、大型广告牌、学校教育政策宣传机构等进行常态化宣传资助政策,形式做到双线并举、动静结合。同时,县资助中心也不断加强信息宣传报送,今年在不同层面媒体共发表各类资助宣传信息16篇,助推资助宣传走深走实。三是提升自主宣传质量。落实“点对点”书面告知,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享受了什么资助、得到了多少资助金,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落实“点对点”提醒,发送短信4.8万余条,提醒贫困学生向就读学校申报资助、助学贷款应还款学生及时还款以免影响个人征信;落实“点对点”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共完成4000余人次,答复资助问题网络问询6件,做到有电必回、有问必答、有诉求必回应。 二、问题和不足 一是资助育人实效需进一步提升。虽然我们开展了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和资助育人励志典型征集活动,收到不少优秀作品,有3篇获评市级优秀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但全县教育系统资助育人整体质量还不够好,在推进资助育人与学校党建工作、德育工作结合上显得办法不多,还需结合实际开展好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加强励志学生典型宣传,提升学生资助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是贷款回收机制需进一步优化。随着助学贷款标准金额提升,回收压力不断增大。因疫情等各种特殊情况或原因每年都会新增不按时还款的情况,既影响办贷学生家长个人征信,也影响助学贷款的回收成效。对个别故意不还款的学生家长,基层资助中心缺乏必要应对手段,还需不断优化贷款回收机制,增强工作合力,确保贷款回收到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1年度重庆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先进集体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张福华 联系电话:13896765400 报送日期:2023年0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