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事业单位登记公告公示>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2021丰都县青龙乡农业服务中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309087618039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丰都县青龙乡农业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丰都县青龙乡农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农技、农机、林业、水利、畜牧等工作服务。 主要承担农技、农机、林业、水利水保、水产、畜牧兽医等方面的技术推广、信息、资源环境保护、灾害防治、水利工程等服务工作。 | |||
住所 |
丰都县青龙乡场上 | |||
法定代表人 |
任宗安 | |||
开办资金 |
18.8(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丰都县青龙乡人民政府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8 |
18.8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5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农服中心主要围绕农、林、牧、水四个板块务实“三农”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时刻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铁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持勤政廉洁,务求实效,实现乡村振兴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种植业生产情况。一是粮食产业。全乡播种面积22450亩,其中水稻8400亩、玉米8200亩、大豆350亩、油菜3000亩、马铃薯2500亩;二是重大农作物(水稻)病虫害核心防控。针对全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发生情况,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全乡年平均完成10次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防治总面积近5000亩,同时努力打造水稻重大病虫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区1000亩;三是果菜产业。完成榨菜生产任务800亩,产量400吨。红心柚3000亩,产量988吨,花椒800亩,产量16吨,黑花生2800亩,产量720吨,超额完成县上下达的果菜生产任务; 2.畜牧业生产情况。全年猪存栏1.2万头,出栏约1.3万头,能繁母猪年底存栏480头;家禽饲养量5.6万羽,全年出栏约13万羽;牛羊年底存栏0.42万头,全年出栏5800头; 3.大力培育新型种养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撂荒地及养殖场(户)复产治理,促进农民积极种粮和动物存栏,保障粮食及肉类的稳定供求。 (二)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动物疫病防控。一是指导实施、督促完成了五年内来的春、秋、冬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业务培训、物资管理及防控监管系统、免疫及标识、建档及发证、消毒、防疫监管系统等)均按照相关规定规范完成;二是对零星式疫病进行了有效控制;三是动物疫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无小反刍兽疫、牛结节性皮肤病、马鼻疽、牛羊布病发生,采样检测合格率100%,打通了畜禽流通中梗阻,四是顺利通过市.县阶段性检查验收; 2.动物检疫工作。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疫病的输入输出,为满足市场需求,此项工作需要不分节假、星期进行起早摸黑加强服务,并对检疫结果负责,未出现服务不到位被投诉,无被诉案件及不良情况发生,受到了牧民、经营者一致好评; 3.畜禽产业基地建设。完成了社会投资建设500头肉牛养殖场1家及家庭牧场8家,生猪养殖场12家,家禽养殖场24家(其中正常生产2家),农发集团项目投资年出栏5000头生猪养殖场3个,次存栏2.5万只养鸡大棚2个; 4.畜禽污染治理工作。辖区畜禽污染治理涉及5头生猪当量的51户(其中搬离2户,关停2户,减量和停产27户),整治因畜禽粪便污染场镇、群众饮水、河流、人居环境等情况6户(向绍柏、谭建忠、许华金、张仕伟、江小琴、戴玉池)。严格执行国家禁养、限养、适养区工作要求,做到多帮助引导少惩罚,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增强了治理效率; 5.动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持续加大对全乡4头瘦肉型良种公猪(谭建忠1头;江小琴1头;代玉池1头;谭本和1头)、2位黄牛改良配种人员(张太民、向仕宇)的协调管理工作,通过多年良繁实施,本地生猪品种已全面升级为洋三元、泰福等瘦肉型,本地肉牛品种80%以上升级为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等巨型品种,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6.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针对全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发生情况,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年度完成:5次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面积近2500亩,同时打造水稻重大病虫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区1100亩; 7.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结合全乡实际,以水稻、玉米、榨菜、柑橘、蔬菜等为重点,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区建设,实施分类指导、分片推进,通过技术组装和集成,初步形成适合全乡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化肥减量增效绿色种植模式。在蔬菜、水果等区域充分利用当地粪肥资源,积极发展“果-沼-畜”生态农业循环技术模式。通过无害化处理开展沼渣沼液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肥使用量; 8.农作物参保工作。全乡年均参保:水稻7550亩,玉米7460亩,马铃薯2530亩,油菜1750亩,农户种植农作物风险得到及时有效保障,充分发挥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保护伞”的作用; 9.推进农业风险防控监管,保障农牧产品供给。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长效机制。年均巡查养殖专业户、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80家/次,100%与专业户、合作社及企业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和承诺书,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监管名录。严把投入品监管、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检验监测、质量追溯、预警应急、社会监督等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建设,完善生产记录管理、绿色防控等食用农产品全程监管记录记载。 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销售的农产品开展自检或委托检验,100%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委托检测协议》,完成7330个蔬菜农药残留速测、70份瘦肉精监测,2021年检测合格率达100%,合格证开具率达90%,争取实现2022年规范出具检验合格证出具率、检测率100%,落实农产品收购储运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查验留存入场农产品质量合格凭证的主体义务,落实出、入境非洲猪瘟、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检测规定。 (三)农机工作 1.农机购置管理。采取巡查抽查方式,有效防止虚假申报,认真归档,做到台账、系统明白到人、到时、到数、到类别等标准。 2.渝01籍、外省籍变型拖拉机清零工作。农服中心联合村支两委对全乡8个村的外籍拖拉机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并在太平居委、五谷村共排查出9台未经年审的外省籍变型拖拉机,4台渝01籍拖拉机,已注销渝01籍、外省籍变型拖拉机牌照,实现了100%清理,清零进度位居全县第二。 (四)沼气工作 为有效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以沼气为纽带的沼气综合利用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保证配套材料符合标准要求、安装规范,使用的炉灶能达到安全要求的性能,农服中心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沼气安全知识家喻户晓,年均摸排全乡沼气用户186户,沼气工程户4户,巡查230次,签订目标责任书50份,五年来无沼气安全事故发生。 (五)严格执行公示制度,认真加强涉农持续性补贴工作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及农民一次性种粮补贴工作 (1)五年内全乡年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总户数3450户,补贴总面积10340亩,补贴总金额127万元; (2)2021年全乡新增一次性种粮农民补贴项户数1284户,补贴总面积9750.9亩,补贴总金额24.426231万元。 2.农机购置补贴。截止到目前全乡农机补贴累计申请366份,补贴机具数量369台,受益农户351户,补贴总金额822469.72万元; 3.5头以上能繁母牛产仔补贴。按照时段要求,对饲养有5头及以上能繁母牛(当年能够产仔的成年母牛)的户实行佩戴耳标号码到牛,照片到户对标对表验收申报补贴; 4.认真落实森林生态补偿补助工作。坚持做到社、村、乡三级公示无异议后再上报数据。 (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目前土地承包合同完善村(社区)数8个,53个社,土地承包合同份数3426份,土地承包合同面积27919.92亩,已经收集移交三方机构问题整改126户/本。 (七)水务建设管理。一是抓了水利2013-2019年存量项目的处置兑付销号;二是对3个自来水水厂(乌烟冲、瓦冲子、棕树冲)新建及改扩建工程扫尾、对其中2个水库的长期漏水现象进行了有效止漏;三是青天村水利项目规划推进;四是农村大网工程维护及运营;五是农村涉水问题的处理处置;六是村社集中供水工程。通过摸排乡内居民集中取水30处,其中分散供水工程5户以上20人以下2处,水质抽样送检30处,合格30处,对应的水池清洗、水质达标、供水标识牌及供水运营管理均合格达到销号标准;七是有效保障水利配套设施及运营,于2020年5月落实选聘水利部定点帮扶公益性岗位4人,并按规定签订公益性岗位职责合同,根据运营情况,4个公益岗均发挥了较好作用;八是本乡涉及5条河流,建立了河长制体系,制定了“一河一策”,每条河流落实了乡村级河长,乡级河长一月一次,村级河长每月4次,每月巡河率达到了100%,每月开展了河流三乱三建摸排,扎实推进了河长制工作,呵护了我乡一方水土的碧水青山! (八)防汛抗旱工作。一是防汛工作。制定了完善的度汛预案,组建了防汛抢险队预备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上报雨情、水情和汛情,从而确保了防汛工作的万无一失。近年未出现防汛安全事故;二是抗旱工作。进入每年7月,农服中心在旱期把抗旱作为重中之重,针对一些因放水产生纠纷的情况,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确保和谐稳定。 (九)森林资源管护工作 全乡无林业行政案件发生,森林防火及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稳步正常推进;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处置野生动物养殖场2家并帮助其中1家顺利复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效明显,松材线虫病疫情蔓延得到有效控制,枯死松树死亡明显下降,经市县林业局检查验收合格; (十)涉农项目工程情况 1.人饮项目。投资了“2019年青龙乡脱贫攻坚水利扶贫饮水项目”,项目总投资1730万元,覆盖青龙乡一张网,集中供水率达到90%,目前该项目已经完工验收,现阶段结算审计中,即将于12月份全面竣工验收; 2.大河场三期、四期项目。2019年黄岭村大河场三期采摘园工程、四期稻渔综合种养工程属东西扶贫资金打造,始建于2019年10月,现已全面建设竣工。目前两个农业产业园协议由重庆振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3.双河村羊肚菌产业项目。始建于2019年11月,该项目由涉农统筹资金打造,现已全面建设竣工。目前由双河村接管生产经营; 4.2800亩茶产业项目。青龙乡2500亩新建茶产业项目、300亩老茶园打造项目已由丰都县森林经营所建设完成,目前由农发集团执行管护任务,茶产业园在青龙乡政府、双河村、青天村、黄泥村共同监管中良性推进。茶园将由县农发集团实施的项目(2021年蒋家山-瓦屋山生态茶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进行水系配套及机耕道.便民路打造、由青龙乡政府实施的项目(2021年青龙乡青天村茶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进行茶旅融合四个(山地立体高效特色农业系统、基础设施配套、茶文化科普项目、园区导视系统)环节打造; 5.双河村产业连网路建设项目。始建于2021年11月,该项目由涉农统筹资金解决,预计在本月底全面完工。 6.营造林项目工作;2016年以来共造林17263.1亩,一是实施退耕还林造林7673.4亩,其中2016年4545.亩、2018年1500亩、20191627.7亩,验收合格7272.3亩,需要整改面积401.1亩,合格率达94.77%;二是通过国土绿化项目造林3050亩;三是通过重要支流植被造林项目(种植经果林)造林6539.7亩; 7.渠溪河精品红心柚园项目。经县级验收为不合格,需要加强管护,补栽320颗红心柚苗后申请检查验收。 三、成效情况 我乡涉农工作的重点是坚持走“农旅融合,特色发展”之路,做大做强“青龙特产”。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围绕“高山茶叶,中山桃李梨,河谷红心柚”产业布局,大力推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精品化。全力管护高山茶园2800亩、中山桃.李.梨园3650亩、低山红柚园2890亩。同步发展黑花生3000亩、水稻基地3000亩及规模健康畜禽产业;二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各村均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实质性经营运行。其中,青双黑花生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专业合作社。茶叶方面,探索建立了“国企承建、合作社承接、农户承租、政府保底”发展模式,为全县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三是做大做强青龙特产。目前,青龙茶、青龙黑花生、青龙大米等“青龙特产”供不应求,市场反响良好。其中,青龙黑花生被评为2020年“重庆好礼”外事礼品,青龙茶截至2020年10月30日排名中国社会扶贫网重庆馆茶饮类销量第三名;四是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显现。我乡青天村在2019年12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在2020年12月被重庆市林业局命名为重庆市绿色示范村;五是通过林、地确权颁证等工作,实现了国家卫星监测林地、土地一个系统一张网监督体系;六是标准化畜牧规模养殖大户明显大幅提升,产业增收明显;七是充分利用已经注册成立的“丰都县纯净自来水有限公司”发挥农村人饮大网工程作用,保障辖区居民用水无忧。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三农先行”效应。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刘静 联系电话:18523783571 报送日期:2022年0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