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丰都县双路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履职依据>政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964X6/2024-00034 [ 发文字号 ] 双路府发〔2024〕11号
[ 主题分类 ] 地质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双路镇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4-03-18 [ 发布日期 ] 2024-03-26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964X6/2024-00034
[ 发文字号 ] 双路府发〔2024〕11号
[ 主题分类 ] 地质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双路镇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4-03-18
[ 发布日期 ] 2024-03-26

丰都县双路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双路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村(居)委,镇级相关部门:

《双路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已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丰都县双路镇人民政府

                        2024年3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双路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一、总则

1.序言

1.1为了防止和减轻山洪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山洪防御预案编制大纲》等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防御山洪灾害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1.2本预案所称山洪灾害主要指山丘区及小流域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水库山坪塘堤坝溃决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1.3山洪灾害防治预案是指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山洪灾害而预先编制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水旱灾害防御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2.编制目标、原则及依据

2.1主要目标

本预案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

2.2编制原则

本预案编制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坚持防、抢、救相结合;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尽可能调动全社会积极因素;因地制宜,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3编制依据

本预案编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及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山洪防御预案编制大纲》。

3.实施责任

3.1丰都县双路镇人民政府对本预案负总责。

3.2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山洪灾害防御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及本预案的规定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和实施工作。

3.3对于拒不执行本预案或镇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调度或山洪灾害防御抢险指令的,视情节和危害后果,按《防洪法》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二、基础资料

1.基本情况

双路镇位于长江南岸,长江江岸线1.5公里,距丰都县城6公里,幅员面积99.5平方公里。全镇地形状况以丘陵为主,间掺平坝河谷,地势西高东低,总体呈一面坡形,坡度一般在10-25度,局部地方大于45度,双路镇处于四川盘地平行岭谷区东部,属涪陵‒‒万县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山脉走向与褶皱构造基本一致,由于区内地层结构比较简单,地表覆盖层主要是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亚粘土、人工填土、崩坡积块石土、冲洪积砂土等,其下伏的基岩主要是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和泥岩,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泥岩成坡、砂岩成崖,形成构造剥蚀的浅丘地貌,山势以低山、丘陵为主。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势倾向长江和龙河,海拔高程自长江沿岸至方斗山大柴垭山顶为135-1370m。区内山丘陵与溪沟相间分布,各溪沟汇于长江,或汇于龙河再注入长江。

双路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早冷暖多变,夏季高温多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冬季干冷无严寒。本区因海拔高程变化大,还呈立体气候特征,平均气温17.5℃,最低气温4℃,最高气温43.5℃。多年平均降水量1098.5mm,降水年际变化大,最大降水1333.7mm,最小826.3mm;年内分配不均,每年3月进入雨季,5‒9月为主雨季,多有暴雨洪水及伏旱并存的灾害性天气。

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同降水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汛期为59月份,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0%以上。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450mm,径流主要以洪水的形式表现,洪水呈短历时的尖瘦峰形,陡涨陡落。

双路镇境内岩性以泥岩、砂岩互层为主,含水性差,地下水贫泛。受以褶皱为主的地质构造骨架所控制,构成了以下基本地下水类型。(1)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在岩层各级裂隙中,主要赋存于砂岩中,该裂隙水具有分布广、埋深浅、水量贫乏等特点。泥岩构成相对隔水层,地下水多富集于砂岩裂隙中,且富集程度视裂隙发育程度和张开程度而异。该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径流一般不远,就近排泄于沟谷中。2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坡残积层中,由于第四系地层不发育,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具有变化大,就地补给、就地排泄、富水性差等特点。3岩溶水。岩溶水埋藏在可溶性碳酸盐岩中,本区在海拔高程较高的山岭部分为可溶性碳酸盐岩,其岩溶水出路通道复杂,本域和外域岩溶水主要通过龙河、龙家沟流经本区边缘注入长江。

双路镇境内溪沟河流均属长江水系。除长江外,主要溪沟河流有龙河、断桥沟、石桥沟、龙家沟、中蹬沟大沙溪、莲花溪,除龙河外其余均为小溪沟。几条主要溪沟河流的主河道下切较深,相对当地村民住家,位置低下,其中龙家沟、石桥沟、莲花溪在冬枯季节和伏旱期断流,其他小溪沟断流现象更为突出,只有龙河的水量最为丰富,但龙河属过境河流,是境内位置最低的河流,河流水位与长江相同,利用成本高难度大。

双路镇山洪灾害点主要有断桥沟、安宁场背后莲花溪沟、安宁场槽地,分别编制了应急预案,制定避险路线和避险点。莲花洞村百花洞暂定为监测点。

2.社会经济情况

双路镇位于丰都县长江南岸,距丰都县城约6km,幅员面积99.5km2,属丘陵山区。村7个,村(居)民27个、户籍户数6036户,户籍人口17223人,耕地1576.6公顷

三、山洪灾害危害及成因分析

1.山洪灾害的基本特征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受暴雨影响,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溪河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利工程溃决等。

我镇地处丘陵区、山区,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滑坡、水利工程溃决等,总的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暴雨山洪出现的频率高,季节性强,5-9月是我镇汛期,也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多年来山洪灾害多集中在这三个月。

2)易发性强。我镇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一面坡状态,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造成山洪灾害。

3)山洪来势较猛,破坏性强,容易造成严重灾害。我镇山高坡陡,溪沟较多,山洪汇流较快,容易成灾受损。

4)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大。山洪灾害往往对水利、交通、房屋、农田等基础设施和群众财产造成较大的破坏性影响,一旦被毁,修复难度较大。

2.山洪灾害的原因

2.1我镇特殊的地形地势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条件。我镇地形地貌呈一面坡状态,小溪沟较多,对暴雨的分布和洪水组合汇流产生影响较大,常造成较大的山洪灾害。

2.2地质结构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我镇很多地方土壤土层薄,植被较差,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明显,容易形成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极易导致山洪暴发。

2.3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我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每到汛期5-9,特别是主汛期(6-8月),我镇范围有一段强降雨过程,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山洪灾害。

2.4现有工程年久失修是造成抗御山洪灾害能力减弱的重要原因。我镇小型水利工程呈点多面广分布,现有小(一)烂田坝水库1座和小(二)型李家沟水库1座,山坪塘171座(除马鞍山村征地拆迁范围内16座),小水池150多口,曾经发挥出了较大的防洪减灾效益,十二五期间实施山坪塘整治100口,另外部分山坪塘仍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四、实施措施

从历史情况看,我镇在降雨时由于没有大量土壤和植被的截流,加之地势坡度大,因此造成危害的主要是突发的暴雨、洪水,本预案着重要防御突发性暴雨、大暴雨及特大暴雨。

1.防洪准备措施

汛前镇村社三级要对境内各类情况进行检查、排查,主要内容有:(1)对桥涵、路坝等涉河建筑等有可能影响泄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对于影响河道(溪沟)正常行洪的,要坚决予以拆除,确保洪水及时下泄。(2)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群测群防。对居住在可能发生的滑坡危险点、泥石流危险点进行排查,由村社收集统计后,上报镇政府备案。(3收集重要风险点情况,建立风险转移避险台账,包括工作人员数量、固定资产、运行状况、负责人情况等信息。对居民及企事业单位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确保在遇到险情转移时不漏掉一人。

2.山洪灾害预警级别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的降雨强度及降雨范围,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将山洪灾害预警分为个级别:

当气象部门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称为级预警。

当气象部门发布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称为级预警。

当气象部门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称为级预警。

当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称为一级预警。

3.组织指挥体系

3.1组织指挥机构

镇政府成立山洪灾害抢险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镇政府镇长任领导小组组长,镇分管水利、国土、安全的领导任副组长,镇级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农业产业服务岗,农业产业服务岗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山洪灾害抢险(每队不少于20人,由基干民兵和镇干部组成)。各村成立以村(居)委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并成立基干民兵为主的1-2个应急抢险队。各村社要落实降雨、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并在每年汛前将花名册报镇政府备查。

3.2职责和分工

3.2.1镇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在县水旱灾害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织镇村社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危险点监测、预警、信息报送、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3.2.2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职责。

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下设各工作组、应急抢险队等成员由镇、村在每年汛前予以明确和落实,并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1)综合调度

组长:魏鑫

成员:综合调度指挥岗农业产业服务岗

做好全镇山洪灾害防御和险情处置工作的总体协调负责抢险人员的调配,水工程的调度运用,综合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

(2)信息

组长:刘维勇

成员:农业产业服务岗、综合调度指挥岗、应急管理岗

负责对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气象、水利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等险情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3)灾情监测组

组长:各村(社区)支部书记

成员:各村(社区)专干、包村干部

负责监测、收集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和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4)转移

组长:唐亮

成员:应急管理岗、农业产业服务岗

负责按照镇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的转移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保证一个不漏的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5)后勤保障

组长:代忠

成员:民生事务岗、社会保障岗、镇卫生院

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 ,负责灾后的相关救助工作。

(6)应急抢险队

组长:孙策、任思平

成员:镇全体职工

在紧急情况下服从指挥有序的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行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4.报警方式

报警可采用电话、手机、广播、电视、敲锣或鸣号等,考虑到降雨时可能伴有大风、雷电等干扰及停电的可能,巡逻监测人员应配备一只大锣,并事先约定锣声报警报信号,采取锣声进行报警,在汛期把大锣固定放在显眼位置。

5.预警实施措施

5.1级预警措施由各村根据气象部门或镇水旱灾害防御指挥机构提供的雨情信息发布级预警通知,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召开防汛工作会议,研究暴雨未来形势,研讨应对预案,各村(社区)进入暴雨戒备状态,检查城区、农田、水库、山坪塘等的排水系统,监测人员加强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的监测做好防汛准备。

5.2级预警措施:由各村根据气象部门或镇水旱灾害防御指挥机构提供的雨情信息发布三级预警通知,村抢险应急队员处于临状态,并组织有可能受山洪威胁的群众组成由村干部带队的巡逻小组,并安排监测人员加强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的监测,驻村干部下到各村,指导各村开展工作。开始降雨后,巡逻人员携带报警及通讯工具进行巡逻,发现异常情况或接到监测人员报告的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指挥群众向事前确定的转移地点、路线撤离,并以上报告镇水旱灾害防御抢险指挥机构。村应急抢险队员立刻投入抢险现场。

5.3级预警措施:由镇政府根据气象部门或县水旱灾害防御指挥部提供的雨情信息发布二级预警,通知镇抢险应急队员处于临战状态,并通知各村在启动三级预警的基础上,由联系村的领导带领驻村干部组成巡逻组进行巡逻。降雨后,每隔1小时由联系村的领导向镇水旱灾害防御抢险指挥机构报告情况(实行零报告制度,即使未出问题,也要定时进行联系和报告),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报警后,立即按事前确定的转移地点和路线撤离,并立即报告县水旱灾害防御指挥部。镇主要领导要立即赶往现场,指挥抢险救灾。

5.4级预警措施:由镇政府根据气象部门或县水旱灾害防御指挥部提供的雨情信息发布一级预警,镇主要领导根据事先分包任务,在降雨前达到所联系的村,靠前指挥,镇抢险应急分队处于临战状态,同时级预警状态。降雨后,每间隔半小时由驻村领导向分包村的主要领导报告巡逻情况,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报警后,立即按事前确定的转移地点和路线撤离。在报警后,要立即上报县水旱灾害防御指挥部、县政府,请求县水旱灾害防御指挥部、县政府协助镇政府指挥抢险救灾,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6.撤离路线

在汛前,各村社要划分出安全区、即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即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在发生险情转移群众时,原则上向附近位于高处的安全区域撤退,具体撤离路线及转移地点,由各村社根据实际地形地势制定,确定转移地点和路线时,要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转移地点及路线各村汛前报镇政府备案。

7.转移安置的原则、纪律

7.1各村社根据汛前检查确定的危险点,明确一旦遇险情需要转移的人员名单。

7.2转移时应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以集体为单位,有组织转移为主。

7.3在汛期各村社要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地点有否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时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两侧方向转移。

7.4各村社转移路线、地点、时机、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制作成卡片发放到每户。

7.5转移工作要严格落实责任制,由村社干部和镇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并做好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

8.抢险救灾

8.1镇村社要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群众的防灾意识。

8.2汛前各级要落实抢险救灾的物资准备、资金准备和救助装备准备等。

8.3在汛前,镇村要确定抢险救灾方案,包括人员组织、行资讲拔、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8.4一旦发生险情,及时向镇水旱灾害防御指挥、县政府报告,镇村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按照《防洪法》规定强制特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8.5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特等,村社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8.6发生灾情,首先要把被困人员迅速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要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尸体。对紧急转移的人员要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搞好灾卫生防疫工作,同时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五、附则

1.本预案由镇人政府审批后执行。

2.本预案有效期为3年,每隔3年修订一次,如遇情况有较大变化,则予以及时修订。

3.镇村社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形式,向辖区群众广泛宣传预案的主要内容,组织群众熟悉转移路线、安置方案,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

4.各有关责任人要落实各项责任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明确职责。要加强现场检查指导,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发生汛情时,要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和救灾,切实履行职责。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上,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5.本预案与上级有关预案、指令有抵触的,按上级级指令及预案执行。

双路镇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李凤余     镇长

副组长     党委副书记

任思平    副镇长

员:     综合调度指挥岗负责人

    应急管理岗负责人

    财政管理岗负责人

    经济发展岗负责人

    民生事务岗负责人

     平安法治岗负责人

     项目统筹岗负责人

刘维勇     农业产业服务岗负责人

谭梁峰     规划环保岗负责人

赵天安     综合执法岗负责人

付培峰     国土所负责人

       新风书院建设岗负责人

戴明玲     社会保障岗负责人

李易懋     退役军人事务岗负责人

大桂     镇卫生院院长

张小清     镇教管中心负责人

廖海涛     镇警务室负责人

任红萍     双路水厂负责人

秦进龙     李家沟水库管理责任人

郑晓蓉     烂田坝水库管理责任人

双路镇山洪灾害防御抢险队成员:李凤余田应文、孙策、秦必胜孙策、徐登明、张红芳、刘万红、黄晟、任思平、江洲、杨红、刘维勇、傅绍华、赵小兵、冉卫平、黎大川、谭杰、陈仕亮、江洲、岑永洪、龙旋、谌行殷卫东、甘业生、廖承志、熊洪斯、秦伟、朱灿、隆涛、赵天安、唐亮、隆建满、谭梁锋、孟少兵、黄宇豪、余华忠、霍斌、谭翔、刘小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

乡镇/街道

无障碍

政策问答

政务新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