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丰都县教育委员会>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基层政务公开>义务教育领域>教育督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62035/2025-00121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教育委员会
[ 成文日期 ] 2025-04-01 [ 发布日期 ] 2025-04-01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62035/2025-00121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教育委员会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5-04-01
[ 发布日期 ] 2025-04-01

丰都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丰都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办学条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特色品牌一流”的目标,强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17〕6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规程〉的通知》(教督厅函〔2024〕10号)等文件精神,丰都县对照评估标准,全面梳理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认真开展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中小学(含中职)101所,单办小学49所,教学点10所,单办初中26所,高完中5所,职中1所,一贯制8所,特校1所,专门学校1所。在校(园)中小学生6.7万余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97所,其中单办小学49所,小学教学点10所,单办初中26所,一贯制学校8所,完全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47161 人,专任教师4336人。

丰都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锚定“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战略目标,举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行非常之策,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24年,全县教育系统着眼“尚学丰都·丰美教育”发展愿景,聚焦“人人金凤凰”培养目标,奋力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丰美教育”品牌,呈现出了十大闪亮场景,丰都教育的辨识度不断增强。一是打造了一张国家级名片。创建“丰苗共育树”工作体系,协同育人“教联体”领跑全市,成功入列全国首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百个实验县,吸引山东等地来丰考察学习。二是达到了一个办学新高度。首次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点名推介丰都开放办学经验,首次作为唯一县在全市教育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开创丰都教育历史。三是承办了一批县域现场会。按照“1+1+N”办学新体系组建了纵横交叉“教共体”17个,高质量承办全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现场推进会;高效承接中国德育·明德讲堂、川渝教育学会研讨会等市级以上现场会6次。四是获得了一个赛课特等奖。刘雅林名校长工作室落户丰都,1人突破国家级赛课特等奖,7人获市级赛课一等奖,为近十年之最。2个案例入列全国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100个典型案例和50个实践案例。五是建成了一所专门样板校。改建投用辐射5区县的善成专门学校,经验做法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工作情况》刊发推广,被《重庆政法》刊载并推介至中央政法委,吸引全市专门学校前往考察学习。六是研发了一套共育新课程。自主原创研发投用《健康青春》《网事不凡》《孝德润心》《家教有方》4门共育精品课程,入选全国第二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受到全国多地借鉴应用。七是搭建了一个实践大舞台。在县城人流最密集、地段最中心位置,创新开展以“一手作品、二手物品、三餐食品”展示义卖为主的“丰都仔儿上龙街”周末跳蚤市场活动,深受学生家长青睐、社会各界好评、中外游客点赞。八是推出了一张学生公交图。一校一策推出“学生号”公交专线、公交快车36条61辆,配套建设家校衔接站,家门、校门、车门三点一线贯通,《新华每日电讯》深度报道。九是培育了一批教育带头人。1名教师事迹获教育部官网《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栏目展播,1人入选全市29个卓越校长工程中新合作培养计划,1人成为重庆20个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双带头人”,2人获评重庆市特级教师。十是孵化了一批特色化学校。丰都及7所学校成为“中央电化教育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单位,斩获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校、科学教育实验校等国字号品牌9个。

2017年,丰都县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2018年、2019年分别通过重庆市和国家的复查认定,每年动态监测均达到标准,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资源配置(7项)

1.全县中小学资源配置达标情况。全县共有56所小学,49所小学7项指标全部达标,7所小学不达标,达标学校占比87.5%;37所初中有29所学校7项指标全部达标,8所初中不达标,达标学校占比78.38%。百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中小学达标学校比例均为100%;百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中小学达标学校比例均为100%;百生拥有体、艺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达标学校比例分别为100%、97.3%;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小学、初中达标学校比例分别为98.21%、94.59%;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达标学校比例分别为87.5%、81.08%;生均教学设备值中小学达标学校比例均为100%;百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中小学达标学校比例均为100%。

2.小学、初中校际差异系数状况。全县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 (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的校际差异系数分别为0.536、0.321、0.41、0.367、0.491、0.491、0.467。全县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 (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的校际差异系数分别为0.386、0.383、0.395、0.264、0.442、0.435、0.384。校际差异系数仅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不达标,其余指标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政府保障(15项)

总体达标情况:全县有12项指标达到评估标准,1项指标通过整改化解今年能达到评估标准,2项指标尚未达到评估标准。

指标一:学校规划布局。丰都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编制了《重庆市丰都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丰都县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情况,制定了《重庆市丰都县教育事业“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发展规划表》。截至2024年9月,重庆谢家湾学校丰都幸福小学、重庆丰都育才中学等2所学校已建成投用,培元中学等1所学校正建设中,其余规划项目(小学3所:重庆丰都育才中学改招小学、新建庙坡学校、新建五云小学;初中2所:新建幸福中学、丰都中学新招初中)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及时启动推进。预计增加小学学位5400个、初中学位4200个。现行规划覆盖全县学校区域,符合国家规定要求。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二: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基本装备配置。丰都县严格执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个统一:一是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等建设标准和行业规范,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场地标准化建设。二是按照小学不低于1:19、初中不低于1:13.5的城乡学校师资配备标准,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根据学校布局和学生数量变化情况,每年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编制进行动态调整。三是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目前全县小学生均公用经费720元/生.年、初中940元/生.年,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300元/生.年,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6000元/生.年。四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发布〈初中物理教学装备配置标准〉等六个学科配置标准的通知》(教基函〔2019〕5号)、《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试行)》(渝教基〔2013〕49号)统一配置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三:音乐、美术专用教室。丰都县2016年及之前建成投用的单办小学学校48所,单办初中学校23所,一贯制学校7所,高完中4所,特校1所,共有学校83所;其中音乐、美术教室数量达标学校82所,达标率98.8%。2016年之后建成投用的单办小学学校1所一贯制学校1所单办初中学校2所,共有学校4所;其中音乐、美术教室数量和面积达标学校2所,达标率50%。最大班额低于3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22所,其中音乐、美术教室达标学校22所,达标率100%。未达标的3所学校,根据已经制定的丰都县音乐美术专用教室“一项一策”化解方案,拟通过优化功能布局,改造专用美术教室等方式,计划于2026年完成改造,达到指标标准。自评结论:整改化解后达标。

指标四:办学规模。现有义务教育阶段2000人及以上大校额学校共计5所,其中小学3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阶段2500人及以上共1所。目前不能完全达标。根据已经制定的丰都县2024-2025年度大规模学校“一项一策”化解方案,3年内能够全面整改达标。 自评结论:暂不达标。

指标五:班额。全县现有小学有教学班779个(不含50人以下教学点30个),45人以上超标准班额有318个,占比为40.82%,其中56人及以上大班额有0个,占比为0%;初中有教学班431个,50人以上超标准班额有33个,占比为7.66%,其中56人及以上大班额有0个,占比为0%。目前不能完全达标。根据丰都县2024—2025学年度大班额“一项一策”化解方案,3年内能够全面整改达标。 自评结论:暂不达标。

指标六: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严格落实对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的规定.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七:特殊教育公用经费。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为6000元/生.年,2024年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数为113人,共安排公用经费71.95万元。 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八:教师工资待遇。我县严格执行国办发〔2018〕8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通知》规定:足额预算并按时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全县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地区附加津贴(规范津贴补贴)和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相比较。2024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含绩效工资)收入为14.69万元,较公务员年平均工资(含绩效工资)收入14.35万元,超出0.34万元,教师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近3年超额绩效发放情况:2021年超额绩效年平均人数5306.009人,人均水平参考线54192.65元,总量287546688.63元;2022年超额绩效年平均人数5207.01人,人均水平参考线52175.75元,总量271679605.13元;2023年超额绩效年平均人数5143.17人,人均水平参考线49366.70元,总量253901601.72元。均足额发放。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九:教师培训率。丰都县2019—2024学年有学校101所,“教师近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100%”的学校61所,完成率未达到100%的学校40所,其中36所学校有2024年新入职教师,4所为民办学校。因此近5年教师培训完成率达标97所,4所民办学校暂未达标。根据丰都县关于民办学校继续教育不达标化解方案,通过整改后能够达标。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十:教职工编制。丰都县教委根据学校布局和学生数量变化情况,在编制部门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每年统筹调整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县委编办审批;根据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情况和岗位结构比例对学校岗位设置方案实施动态调整,并报县人力社保局审批。目前义教学校教职工核定编制为4554,实际在编4358(含在编非专任教师),其中2024年新进教师119人,余编196名,由于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减少,师生比已经达标,因此农村学校不再增补教师,只有7所城内学校需增补77名,将在一年内通过招聘和竞聘等方式完成增补,剩下的余编将预留因今后城镇发展所需。全县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达已达到规定师生比。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十一:教师交流轮岗率。2022—2024年实际交流轮岗教师分别352名、335名、401名,分别达到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21.77%、17.83%、22.8%;其中交流骨干教师分别72名、74名、90名,分别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45%、22.1%、22.44%。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十二:专任教师持证率。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规范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任教师管理,严把新教师招聘关,保证聘用教师质量,定期进行中小学教师资格注册,切实落实教师“持证上岗”。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4263人,其中持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4263人,占比100%。 达标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十三:就近入学率。坚持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初中“相对就近、免试入学”原则,就近划片入学比例为100%、初中(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为100%。 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十四: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2024年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总数2644人,分配名额1418人,占比53.63%。 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十五: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入学。根据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分布和变化趋势,结合所属街道服务片县,尽可能保障其“就近入学”,缓解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供需矛盾。2024年秋期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数1735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为100%。自评结论:达标。

(三)教育质量(9项)

总体达标情况:我县其中8项指标均达到评估标准,另1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尚未开展。

指标一:初中三年巩固率。2024年春毕业生数为6896人,三年前初中一年级在校生数为6757人,转入学生数为445人,转出学生数为244人,死亡学生数为7人,其中休学学生数为66人,复学学生数为38人,跳级3人,提前就读中职1人,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为100%。 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二: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共计561人,入学率100%。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101人、占比18.04%,随班就读369人、占比65.78%,送教上门89人、占比15.86%、康复机构2 人,占比0.38%。 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三:学校治理。学校章程建设覆盖率100%。实现学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100%、学校无纸化办公100%、班级多媒体全覆盖100%、学校装配标准化学生机房100%、学校无线教学覆盖100%。 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四:教师培训经费。2024年安排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4297.934万元,各校在公用经费中安排支出教师培训费545.61万元。全县义务教育学校86所,按照不低于5%的标准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学校82所,占比95.3%,另4所学校今年将落实到位。 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五:设施设备利用率。通过大力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县中小学教师均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使用多媒体交互式班班通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积极将智慧教育平台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目前全县网络资源支撑下的交互式数字化应用班级比例达100%,设备利用率达100%。 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六:五育并举。按照国家、市级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推动“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教育实践,持续推进“德育”品牌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工作新格局,加强中小幼德育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持续打造特色学校,形成“一校一品”校园文化新风尚。 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七:课程开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各校开齐开足课程课时,所有学校教学秩序规范。艺体课程规范开设,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县级艺术展演活动和足球、篮球等体育赛事,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运动会,结合“六一”“元旦”等重要节日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各校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开辟劳动场域,配齐配足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保障劳动实践时间不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50%。多维度开设劳动课程,模块化、系列化开展学校义务劳动、日常家务、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等多形式的劳动教育。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八:课业负担。严格遵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文件规定,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严格执行“五项管理”规定,严把校外培训管理关,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全覆盖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确保学生每天锻炼时间1小时以上,学生无过重课业负担。 自评结论:达标。

指标九:学业水平。目前尚未接受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四)社会认可度:目前暂未进行社会认可度调查。

(五)我县无一票否决的情形。

三、主要做法

以“五强五力”为抓手,举全县之力,集各方之智,施优教之策,推动丰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强组织,增动力。一是县委、县政府全面统筹。丰都县委、县政府依法承担统筹发展县域教育事业职责,坚持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全县重点工作。二是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创建工作专班,形成上下协力、全方位推进的工作态势。三是制定“一校一策”。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制定完成了“一校一策”,确保组织、人员、任务、措施全面到位。

(二)强保障,加物力。一是抓好学校建设项目。善成专门学校建成投用。水天坪幼儿园、平都中学综合楼全面竣工。培元中学项目累计投资1.2亿元,完成总工程量的40%。实验中学、滨江小学综合楼完成招标前工作。碧桂园、金科集美东方小区配套幼儿园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二是做好维修采购项目。投资2042万元升级改造维护维修项目72个,划拨资金4900万元升级70所中小学(园)教育装备,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三是谋好教育经费项目。新争取教育中央预算内资金7000万元、市级基建统筹资金1750万元,额度居全市第一,受到县政府通报表扬。保证各类专项资金在1个月内合理安排到相关学校,分配进度排名全市前5。移交办理闲置校舍28所,盘活国有资产2339.98万元。教育经费投入20.34亿元,较上年增加1.12亿元,同比增长5.83%,连续5年达到“两个只增不减”目标。

(三)强机制,添人力。一是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有效遏制师德师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严把教师入口关,对新入职的教职工,通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全覆盖开展涉罪信息查询,防止戴罪进入校园;开展教师节庆祝表扬活动,展现榜样力量,弘扬师德师风。二是科学合理配置师资队伍。健全教师招聘补充机制,2024年公开招聘教师42名、校招30名,招录“三支一扶”16人、特岗教师20名、小学全科教师50名、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3名,回引丰都籍县外优秀教师10人,为教师队伍注入鲜活动力。三是抓好教师能力提升。实施质量突破跃升7大工程、18个项目,开展培训21班次7200人次。新建名师工作室2个。12名优秀校长成为刘雅林名校长工作室学员。组织全县高级教师教学水平考评172名,顺利完成教育评价改革教师评价试点单位结项工作。四是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全年交流教师519人,交流比例31.1%,优质师资交流比例35.5%,超额完成市级指标。新培训提拔、考察任用领导干部、校园长146人次,选用35岁以下年轻干部28人。

(四)强改革,提效力。丰都县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课程改革为主线,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目标。一是持续壮大关键课程。开展以“书记校长上微课”为牵引的“好课跟我上”系统列展评活动,建设普通高中市级课程创新基地1个、精品课程2门、优秀社团2个,新增义务教育学校新领雁工程项目2个、市级德育品牌2个。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精品课例14个。二是持续抓好关键指标。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3.1%、普惠率98.16%、公办在园幼儿占比60.25%,稳居全市第一方阵。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2%,中职毕业生就业率99.91%,持续领跑全市。特殊资格类上线人数达1549人;中职对口高考本科上线152人,位列全市第四。三是持续发力关键环节。召开全学段教学质量分析会,以集团学校为单元总结学业质量,通报表扬教学工作先进学校40所、优胜学科教师1562人次,预警学校28所,表扬先进集体35个、先进个人128名。成立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劳模工匠育人研究联盟,顺利完成市级“双优”建设并通过验收。组织参加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获国家交流奖2个,师生市级获奖项92个,被评为“活动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四是扎实开展成渝双城合作。借助四川“心支点”监测平台,对全县4至9年级及高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普测,聘请家庭教育专家10位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40余场,入围重庆市首届100项协同育人成果案例6个。选派机关干部3人赴南充学习锻炼,与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等级培训认证工作,培训认证C级教师700人、B级教师200人。五是深化鲁渝东西部协作。结对山东枣庄学校15所,派出8名干部教师到枣庄交流学习,接收29名师资到我县支教,以“线上+线下”方式加强教育科研、校园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利用枣庄资金20万元组织全县6000名中小学教师参与山东教师教育网“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深化课堂评价、优化教学方式等。六是打造一区两群佳作。深化与重庆谢家湾学校、育才中学校地共建,“教共体”建设经验获全市肯定推广,启动两年280人“名校跟岗领航”培训计划。组织4所学校与巴南、荣昌学校结对,互派教师20人,开展协作教研5场次,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五)强惠民,聚合力。一是 抓细“双减”工作。联合民政、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执法18次,常态督查89次,出动执法人员261人次,检查机构427所次,督促整改问题196个,查处“隐形变异”开展学科类培训15起,约谈培训机构举办者9人,取缔非法机构4家,清退费用21.6万元,有效防止“体外循环”躲避资金监管问题发生。切实减轻过重负担,赢得各界支持。二是抓实资助工作。开学减免金额1250.08万元,惠及学生2.45万人次,资助各类贫困学生6.65万人次5170.67万元。为10316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29亿元,获评重庆市2023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先进集体。取得社会认可。三是抓好督导工作。持续优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建成了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印发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黑白名单各20项。落实每月一次到学校经常性督导规定,深入责任学校经常性督导2573校次,开展教学观察1590节,访谈师生和家长1351人次,约谈、征求意见575次,发现并督促学校整改问题5617个。四是抓牢安全工作。搭建“重点场所涉未管控”“新丰书院”等协同平台,县教委被评为重庆市“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开展防欺凌、防溺水、校园暴力教育宣传,签订家校责任书8万余份,2件防灾减灾作品获市级特等奖,与丰都禁毒大队联合拍摄的禁毒小视频参评国家级评选。组织开展“拆窗破网”行动,各校拆除影响逃生和救援的铁栅栏2094处5520平方米,落实20.73万元用于消防设施设备更新。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近几年来,丰都县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硬件日益完善,城乡更加均衡,质量稳步提升,校际差距逐步缩小,但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县城学位供给仍有不足,存在超规模学校;二是个别学校生均辅助用房和生均运动场馆面积、音乐美术教室数量和面积未能完全达标;三是音体美教师的质量还不能全面满足优质均衡发展需求;四是学科教师仍存在结构性短缺现象;五是部分学校文化建设有待提高,办学理念还需深入提炼等。

下一步,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补足短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力打造“优质均衡、特色鲜明、智慧创新”的教育强县。

(一)进一步统筹教育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短期过渡、长远规划,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短板指标整改。继续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确保教育项目优先落地、土地指标优先倾斜、建设资金优先安排,加快新建、迁建、改扩建项目建设落地,及时化解大校额及生均不达标问题。加速撤并年级不全的过渡型小规模学校,通过3—5年时间完成校点布局的优化调整,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水平。

(二)进一步打造教师队伍。持续抓好新教师三年培训计划、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名工程”,开展分层分类、课程化、系列化的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校长队伍素质。做好引才揽才工作,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型团队。做好结对工作,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三)进一步提升教育内涵。注重学校内部精细化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持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加强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结合,突出育人功能,科学、系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教育文化品牌。强化“五育并举”,推进“双减”工作,落实“五项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力提升课程实施质量。努力实现丰都教育更高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丰都人民喜欢的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

乡镇/街道

无障碍

政策问答

政务新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