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60353/2021-00422 [ 发文字号 ] 丰都府办发〔2021〕14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政府办
[ 成文日期 ] 2021-11-02 [ 发布日期 ] 2021-11-05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60353/2021-00422
[ 发文字号 ] 丰都府办发〔2021〕14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政府办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1-11-02
[ 发布日期 ] 2021-11-05

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加快推进全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府办发〔2021〕27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所需,加快气象科技创新,加强气象现代化能力建设,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丰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

(二)总体目标。气象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气象服务保障丰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显著增强。到2025年,灾害性天气监测分辨率达到5公里;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智能网格预报空间分辨率分别达到3公里和1公里,暴雨过程预警准确率达到92%以上,强对流天气警报提前2小时发布;气象灾害高风险区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到2035年,建成区域气象灾害防御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气象服务示范区、气候经济发展示范区,全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重点工作

(一)建设智慧气象体系。坚持创新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发展智慧气象。

1.提升智慧气象服务能力。充分运用天枢·智能探测系统、天资·智能预报系统、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和御天·智慧防灾系统以及“气象+大数据”平台开展精准高效的智慧气象服务业务,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加大气象数据的推广应用,推进气象业务系统和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助力我县打造山清水秀美丽的丰都,推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推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样板、全域旅游气候生态康养避暑休闲旅游度假区、“三峡农家”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县气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文化旅游委、县农业农村委、县应急局、县经济信息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深化气象关键技术创新。支持开展气象科技项目研究,加强大风、冰雹、暴雨、干旱、雷电和低温雪灾等气象灾害预测预报技术科研攻关,建立丰都灾害性天气个例库,开展复杂地形对丰都暴雨影响机制的研究。加大与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应急、生态环境、交通、水利、农业、生态环境等行业部门与气象部门科技发展的协同合作,推动智慧气象在交通、林业、教育、旅游、康养、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县气象局、县应急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委、县交通局、县林业局、县文化旅游委、县教委、县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落实气象服务生命安全要求,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快建立覆盖全面、信息准确、传递畅通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我县防范自然灾害能力水平。

3.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结合市气象局总体部署和丰都实际情况,重点在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暴雨灾害高风险区、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区等,加密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填补监测盲区,进一步提升监测能力。加强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和转折性天气预报预警,强化大江大河、中小河流流域、水库汇水区雨情监测预警和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气象监测预警,为我县防灾减灾救灾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支撑。(县气象局、县应急局、县水利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交通局、县住房城乡建委、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4.提升预警信息发布传播能力。规范预警信息传播管理,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利用基于云架构的预警信息智能发布系统,无缝对接应急广播、电视机顶盒和基于区域手机用户的发布系统,实现预警信息面向指定区域、指定人群和全媒体精准靶向快速推送。推进预警工作站村(社区)全覆盖,完善“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预警工作体系,构建“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户—人”六级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体系,推动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县气象局、县应急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委、县经济信息委、县文化旅游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完善“市-县-乡镇(街道)”三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制定分区分级气象灾害风险等级标准,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实施差异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城市规划、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化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和防御雷电灾害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县气象局、县应急局、县住房城乡建委、县文化旅游委、县商务委、县经济信息委、县教委、县卫生健康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6.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运行机制,实施气象灾害预警分级响应机制,加强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能和能力建设。健全部门间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共建、数据信息共享、自然灾害联合会商、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统筹推进预警信息员、网格员、群测群防员等基层防灾减灾队伍建设。将气象灾害防御科学普及工作纳入中小学日常科技教育体系,推动气象、水利、地震、地质等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提升社会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县气象局、县应急局、县财政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委、县林业局、县科技局、县科协,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气象保障体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决策部署,加快构建协同高效、优势互补的川渝气象保障体系。

7.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气象保障服务。围绕与四川省有关市县打造“成渝地.巴蜀情”文化品牌开展气象服务。重点实施区域气象灾害联防、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气象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气象服务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气象服务。(县气象局、县应急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局、县文化旅游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建设乡村振兴气象保障体系。落实气象服务生活富裕要求,推进落实“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8.增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强化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开展重要粮油基地精细化气象服务示范建设。建设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打造农业气象大数据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覆盖85%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重点区域、重要农事季节的人工影响天气抗旱防雹作业力度。(县气象局、县农业农村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9.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气象服务。培育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品牌、气候宜居宜游乡村品牌,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特色产业发展气象保障,依托丰都丰富的立体气候资源,积极申报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品牌、气候宜居宜游乡村品牌,开展乡村特色旅游气象服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气象科技支撑。(县气象局、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体系。落实气象服务生态良好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体系。

10.强化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气象保障。建立林业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强化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气象保障。建立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县气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林业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利用智慧型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平台,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推进生态环境和气象部门数据共享,提高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能力,强化突发大气污染扩散应急气象保障,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县气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应急局,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12.积极发展气候经济。围绕“一城两片,三带四区”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建设生态康养智慧旅游气象观测系统及生态康养智慧气象服务大数据平台,开展集“气候生态康养、休闲避暑、春秋观赏、冰雪竞技”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产品体系,有效将气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和市级气候品牌,推动立体气候资源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转化。(县气象局、县文化旅游委、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委、县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建设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建设运行机制。依托丰都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两大“本底”,着力打造以观赏游览、休闲养生、文化研究、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三峡国家气象公园。通过建设主题鲜明、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人与自然相协调的三峡国家气象公园,让气候在满足观光、旅游、康养、科普等需求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县气象局、现发展改革委、县文化旅游委、县水利局、县城建中心、县城建司,有关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推进气象事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县相关部门、镇街要积极发挥职能职责,密切协作,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共同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与防灾减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社会经济发展等工作有效融合。

(二)加大政策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气象事业发展的地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将气象现代化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重点工程项目落实落地。

    (三)增强人才支撑。完善气象人才政策和人才培养机制,将气象高层次人才培养纳入地方人才工程予以支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为促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

乡镇/街道

无障碍

政策问答

政务新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