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事业单位登记公告公示>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2021丰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日期:2022-04-20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30452027482E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丰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丰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农业提供技术服务。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农业技术推广计划、技术措施;负责种植业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制定、组织实施农作物栽培耕作制度改革措施;组织农业机械抗旱救灾;负责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承担全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职业技能培训、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丰都县三合街道南天湖中路3号

法定代表人

余宏斌

开办资金

142.83(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2.83

142.83

网上名称

丰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1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根据《中共丰都县委机械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丰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机构编制方案的批复》(丰委编委〔2020〕27号)文件,2020年6月对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了变更。

一、工作成效 (一)粮食生产方面。 一是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今年全县粮食总面积100.4993万亩,比去年100.0853万亩增加0.414万亩,增长0.41%。其中:玉米种植面积23.7852万亩,较去年增加0.65%;水稻种植面积31.338万亩,较去年增加0.03%;豆类9.3943万亩,较去年增加1.14%。粮食总产量33.3294万吨(预计数),较去年增加0.62万吨,增长1.89%。其中:水稻13.6221万吨,与去年增加0.21万吨,增长1.58%;玉米8.6721万吨,较去年增加0.12万吨,增长1.42%;薯类9.7040万吨,较去年增加0.26万吨,增长2.8%。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项目,引进滕州·春马铃薯单产达到2.25吨/亩。二是大山里“黑珍珠”的致富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各区县粮食生猪蔬菜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任务清单的通知》(市农发(2021)5号)精神,县农技中心通过引进新品种、创建新品种试验基地引领当地农业发展。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花生团队和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专家组的技术支持下,依托丰都县青双黑花生股份合作社,在青龙乡引进新品种“黑玉珍”示范面积200亩,种植模式为净作和幼果林地林下套作覆膜黑花生,集成推广花生高效专用肥应用、高效专用药减量化施用及生防菌剂应用等绿色高效种植技术。联合专家组进行田间实收测产:高效种植折合干籽粒平均亩产343.35kg,比对照(未使用高效种植技术,折合干籽粒平均亩产261.74kg)增产31.18%。青龙乡黑花生鲜果平均亩产600斤左右,亩均产值达4800元,物资投入成本1200元/亩由合作社或政府采取物化补贴形式发放农户,扣除管护成本后,纯利润可达3200元/亩左右,全县2800亩的黑花生种植面积,年收益可达1344万元。同时通过黑花生种植和产品加工,可常年解决当地合作社社员和村民季节性务工,年人均可实现务工收入3000元以上。该产业的发展,能带动就业人员1856人、农户680户1680人增收。引进优质黑花生品种的高质量示范,为当地老百姓开通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三是油菜生产及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项目的成效。为充分挖掘冬闲田土扩种油菜潜力,提高我县冬闲田土利用率,以建设绿色油料生产基地为主要抓手,以着力推广油菜“油蔬两用”应用技术和开发油菜多功能利用为重心,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促进我县油料产业提质增效,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今年我县产油大县项目资金223万元,项目涉及全县28个乡镇(街道),其中油菜基地5个,主要分布在栗子乡、三建乡、双路镇、龙河镇和包鸾镇;巩固青龙乡黄岭村和三合街道刀溪村等2个油菜示范片;在三建乡和树人镇新建林下大豆基地各1个,虎威镇新建大豆示范基地1个,仁沙镇新建大豆示范基地1个,龙孔镇新建优良花生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基地1个。为打造我县油菜产业基地,采购8.8吨杂交“双低”油菜良种,免费发放到了各乡镇(街道)种植农户手中,油菜规模与往年相比略微增加。我县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项目主推“油蔬两用”技术,油菜品种选用双低(低芥酸、低硫苷)、高含油量品种“庆油三号”,搭配庆油一号、鼎油杂3号、渝油28等品种。为培育壮大新型蔬菜—优质油菜薹产业,扩大油菜菜薹蔬用的认知度,利用传统与新兴媒体,培养油菜种植大户、蔬菜生产大户的生产习惯以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开展油菜薹基地种植业主与蔬菜协会、大型超市、电商平台产销对接,并鼓励各乡镇举行油菜薹采摘节。四是粮油安全体系建设项目及成效。依托丰都县栗子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建设了100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以重点推广一级优质稻米新品种野香优海丝、施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关键技术,向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打造出我县优质高端大米品牌。依托丰都县公家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董家镇三仙湖村利用撂荒田种植优质水稻100亩;依托大户蔡兴明在兴龙镇春花山村利用撂荒田种植优质水稻60亩,探索出了撂荒地统筹利用的机制和方法。依托种植大户蔡兴明共同探索水稻直播新技术运用,着力解决了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缺乏问题(节省育苗环节用工、节省人工移栽用工)和农药减量,实现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积极探索油菜-糯玉米/酿酒高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在双路镇安宁场村打造特色黑糯玉米和酿酒高粱示范种植示范片50亩,在龙孔镇龙孔村示范引进种植山东春黑大豆100亩,促进了我县粮食产业稳定增效和新品种更新换代,保障了粮食的有效供给。五是切实抓好春耕秋种生产。切实抓好全县小春作物春季田管和大春作物春耕备耕工作,县农技中心围绕马铃薯、油菜等小春作物及玉米、水稻等大春作物春耕春播,积极组织召开春季田管和春耕生产现场会,安排部署各项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召开小春作物春季田管会议。2月7日和2月22日组织全县部分乡镇(街道)农业分管领导和农服中心主任、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60余人分别召开了“油菜春季田管暨菜苔采摘示范现场观摩会议”、“2021年丰都·滕州马铃薯田间管理工作推进会”,要求各乡镇(街道)在抓好全县小春作物春季田间管理、大春作物备耕生产时,积极开发利用撂荒地发展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充分利用冬闲田土扩种油菜等小春作物,全力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积极开展春耕春播,3月5日将2021年全县粮食、蔬菜、特色产业等农业生产发展目标任务下达到30个乡镇(街道),压实责任,切实推进全县春耕春播生产;3月18日在保合镇召开全县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县政府农业分管领导、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30个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农服中心主任、农机专业合作社代表、种粮大户等170余人参会;加强秋冬农作物播种,在11月初下发《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抓好2021年秋冬种工作的通知》,积极落实李克强总理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做好今年秋收和秋冬种工作进行再部署、再督促、再落实,确保小麦面积稳定,积极扩大冬油菜面积。 (二)2021年耕地撂荒现状调查和开发利用方面。 为了解全县耕地撂荒情况,掌握全县盘活利用撂荒地和今年冬油菜扩种情况,根据市农业农村委《关于作好2021年耕地撂荒现状与开展利用情况调查的通知》和《开展盘活利用撂荒地和冬油菜扩种调研的通知》要求,及时专题研究部署,完成《丰都县关于盘活利用撂荒地和冬油菜扩种情况的调研报告》。据统计全县2021年撂荒地涉及23516户29931.12亩(其中“两区”内撂荒7804.82亩),其中一年以上季节性休耕地7322.04亩,1-2年短时间撂荒耕地5989.66亩,2年以上实质性撂荒耕地15773.1亩,举家外出或无劳动力占比59%,为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积极鼓励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对撂荒地进行合理开发种植粮食作物、中药材等作物,加大土地资源的利用。 (三)蔬菜生产方面。 一是全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工作。严格按照《丰都县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目标》中蔬菜生产任务,结合各乡镇实际发展情况,督促其完成鲜食蔬菜和榨菜生产任务,目前蔬菜已完成37.5万亩、64.5万吨(其中榨菜24.5万亩、49.3万吨)生产任务。二是持续推进“菜篮子”。为应对疫情影响,确保全县蔬菜保供“春淡不淡”,结合市级相关政策和资金,制定并出台我县“增种速生蔬菜激励政策”,新发展速生蔬菜1000亩,带动农户增收600万元,种子种苗补贴已于11月完成兑付。三是协助完成市榨菜产业体系建设任务。全年免费发放“优选永安小叶”种子55箱,引进新品种“涪优203”、“早园100天”等品种,于9月7日在仁沙镇永坪寨村开展榨菜机械直播现场会,为榨菜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社坛镇、十直镇打造了1万亩榨菜示范片并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四是摸清情况,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准确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名山街道、高家镇、社坛镇、包鸾镇、龙孔镇等重点蔬菜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10蔬菜品种和60个种植户的投入品使用情况的调研,基本掌握我县2021年的蔬菜生产投入品使用情况,撰写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后上报市经作处。为保证增种的速生蔬菜和日常蔬菜及时上市,积极对合作社、大户因地制宜的开展生产技术和田建管理的指导,特别是加大力度对包鸾镇花地堡村、名山街道古家店村、高家镇汶溪村、仙女湖镇野桃坝村、南天湖镇三抚村、社坛镇三桥村6个蔬菜专业村的蔬菜生产体系建设。五是大力引进和发展新品种、新技术。通过枣庄·丰都协作渠道,从山东枣庄引进蔬菜新品种4类(黄瓜、萝卜、四季豆、豇豆)共计8个,在农技中心科学实验站进行试验示范,并筛选出适宜丰都栽培的蔬菜品种,丰富我县高山蔬菜品种,为丰都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完成调味品产业技术体系--2021年丰都生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片进行田间测产。经现场测定,丰都县核心示范片病虫害发生率低于10%,产量增加634 kg,增产15.1%,为企业增收4438元/亩。 (四)特色产业发展方面。 一是严格按照围绕“1+4+X”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要求,围绕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和《丰都县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目标》要求,巩固红心柚产业7.5万亩,完成红心柚标准化管护5505亩,拓展花椒种植达80023.73亩,中草药3.3万亩,茶叶1.1万亩。二是完成红心柚产业摸底调查。对全县红心柚果园优劣分布及红心柚可拓展面积开展了全面调查,形成调研报告1份,绘制卫星绘图1幅;为健全丰都红心柚产业体系提供了依据。三是逐步完善丰都特色经济作物的本土品种的调研。在中柑橘所育种专家、市果树研究所指导下,完成2020年优株2个测试点的高接工作,完成2021芽变选育目标,选出优良单株18份资源,相关理化尚在检测中;强化对青脆李、花椒、茶叶、桃品种的调研与整理工作,特别是本土特异、野生种质资源,目前已掌握4种以上的特异资源。四是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开展丰都红心柚、茶叶、花椒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150余次,特别是对柑橘大实蝇、花椒黄花病、锈病的统防统治及无人机防控上做了有效尝试。对青花椒、幼龄果园套作技术开展有益探索,有效提升了椒农、果农的综合收益。五是深入推进枣丰乡村振兴协作。通过与枣庄市农业农村委开展果树产业体系合作以来,目前已从山东周边省市引进当地特色品种,含樱桃、李子、桃、杏、苹果等30余个品种,目前已在南天湖、仙女湖、社坛等乡镇嫁接10000余株;在仙女湖镇竹子社区合作建立丰都高山园艺研究中心、枣庄果树科学丰都实验总站、园艺植物微体快繁中心建设事宜、高山健康食品无害化生产车间构建、酸枣创新园建设、盆栽园艺、苗木快繁中心建设等。六是重视技术的标准化与科学化。拟定三峡柑橘--丰都红心柚团体标准,目前已提交市农技总站审定;正在草拟丰都县水果产业体系基础方案;完成果树营养诊断的采样送样工作。 (五)农机具方面。 一是加大农机具投入。春耕期间,全县农机春耕备耕2.9111万台,投入2.6952万台,完成农机作业面积71.498万亩(其中机插(播)0.415万亩),检修农机具0.9201万台。三夏期间,中稻和一季稻栽植面积为33.457万亩(其中机插(播)0.405万亩),培训机手修理工数量0.2131万人,检修各类农机械0.975万台。三秋期间,中稻和一季稻收获面积23.2453万亩(其中机收11.256万亩),机耕整地面积8.385万亩,牧草机械化收获0.25万吨,机械打捆0.25万吨,投入农机具0.2008万台(其中:水稻联合收割机0.026万台),培训机手、修理工数量0.1292万人,检查各类农业机械0.6361万台。二是推进农机更新报废补贴。截至目前,集中审核农业机械购置补贴4070台套,申请补贴资金431.758万元,受益农户3963户;农机报废补贴共申请35台,受益农户12户,申请补贴资金8.86万元。三是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为提高我县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和产量,按照市农业农村委渝农办发〔2020〕44号文件要求,我县在保合镇新院子村实施了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200亩,全程机械化率达到了95%以上,机插、机耕、机防、机收等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比人工节约成本320元/亩。9月3日,对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水稻直播产量456.64公斤/亩,机插秧产量537.48公斤/亩,大钵体毯育苗产量达到了605.37公斤/亩。通过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带动提升了我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水平,实现水稻生产机播、机耕、机收、机防全程机械化,完成对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轻简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和无人机水稻直播试验。四是推进新型农机具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开展各种现场会的形势,加快推进新型农机具的推广与应用。3月18日,在保合镇召开全县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县政府农业分管领导、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30个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农服中心主任、农机专业合作社代表、种粮大户等170余人参会。市农机推广总站农机专家李尚科长和县级农业技术专家,分别向大家介绍了水稻无人机撒播和条播、淹水直播、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轻简育秧、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技术。五是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3月18日,市农机管理处调研员胡腊全和农机推广总站李尚科长一行对丰都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协会成员由种植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构成,现组建了由协会成员组成的农技服务队伍和农机服务队伍,通过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得到了领导们的充分肯定,并对协会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要求把协会办成一个互助共赢、规范运行的行业协会范本,推动丰都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六是按质高效上报农机报表。农机春耕备耕基本情况统计表7套(次),“春耕”农业机械作业进度表8套(次),“三夏”农业机械作业进度表5套(次),“三秋”农业机械作业进度表10套(次),丰都县水稻机收作业进度表6套(次),农机化综合调查表3套等,共上报39套(次),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七是踊跃参与市总站各种活动。7月29日,市农机推广总站举办全市农机推广系统“学党史、颂党恩、传党情”文艺表演活动,我站积极选派有兴趣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推广干部参加,参赛的两个节目均获得了二等奖、三等奖的好名次。八是加大信息宣传力度。结合农机推广工作的稳步推进,将信息工作列入工作任务清单,挖掘信息源,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经验性信息,及时予以推广,形成工作亮点。在中国食品安全网、重庆农机信息网等大型农业网站共发表信息报道7篇,完美地诠释了信息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性。 (六)农情工作方面。 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 关注重大天气变化,第一时间获取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的发展动态;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做到信息共享,力争和其他部门上报数据保持一致。通过丰都农情信息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发布市农情发布的重要天气预报与丰都县专题气象服务;积极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及时奔赴受灾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依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付丽娜  联系电话:13594540995  报送日期:2022年02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

乡镇/街道

无障碍

政策问答

政务新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