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事业单位登记公告公示>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2021丰都县青龙乡卫生院

日期:2022-04-18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30452027335W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丰都县青龙乡卫生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丰都县青龙乡卫生院(丰都县青龙乡计划生育服务站)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计划生育服务。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开展计划生育服务;承担辖区医疗卫生综合管理服务工作。

丰都县青龙乡青龙村一组

法定代表人

任华军

开办资金

409(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丰都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1

571

网上名称

丰都县青龙乡卫生院.公益

从业人数

11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本单位2021年度登记事项无变化,无需办理变更登记.

2021年度青龙乡卫生院在县卫健委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各业务指导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开展,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医疗质量管理 1、具体举措: 1)、完善制度,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组织,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负责人的管理模式。 2)、狠抓核心制度集 印制《青龙乡卫生院核心制度集》(小册子)人手一本,一是抓首诊负责制(目的:一是传染病防控需要,二是急、危、重症病人的处置和转诊,三是防止推诿、拒收病人)、二是三级医师查房制,我院今年晋升副高职称一人,故三级医师基本形成,杜绝以前医生各自为政,不讨论、不会诊现象;三是抓病历书写,我院对常见病、多发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炎、肺炎等)的病历进行模板管理模式,必须抓住疾病的重点几个要素来写,对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纳入重点考核;四是抓护理质量;我院护理人员临聘人员居多,更换频繁,为了抓细抓实护理质量,我院采用的是每周一次学习、一次操作考核,每个护理人员必须对规范吸氧、导尿、穿脱防护服、心肺复苏、六步洗手法、规范输液操作等常规操作规范考核过关。 对医嘱规范、处方书写规范以及院感防控等相关方面考核细则由科室定期执行,全年无医疗事故和纠纷发生。 2、业务收入情况 截至2021年11月,门诊人次6963人/次,住院人次2117 人/次,占用床日8889床/日,床位使用率67.33%,总收入304.5万元,其中一类收入153.1万元,药占比49.72%,全年药品报损2901元。 (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按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版)认真开展服务。 1、主要举措: 1)落实人员,专职公卫人员有3人,其余为临床医技人员共同参与,体现医防融合。 2)、加强绩效考核,对院级公共卫生工作制定有考核细则,对乡村医生按照管理数量、质量,结合卫健委下发的考核细则制定考核办法。 3)、加强培训,利用每月例会,每月通报工作开展进度和情况,发现短板,培训相关业务知识,让每个公卫人员都明白自己的工作内容、目标、任务和要求,同时制定下月目标,促进工作提升。 4)、持续抓好重点,老、高、糖、精、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管理是公卫工作重点,其中体检、随访是工作重点也是难点,我院实行包村制,卫生院每个公卫人员负责包一个村,负责跟踪和落实体检、随访工作。 5)、抓好宣传,利用单位微信公众号、横幅、利用赶场日发放传单、手册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进一步知晓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2、主要项目完成情况 1)、老、高、糖患者管理 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924人,管理高血压468人,管理糖尿病159人,落实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体检工作和每季度入户随访工作。 2)、精神病患者管理 全乡共管理精神病51人,无脱管、漏管现象,定期与辖区联合服务小组交换信息、摸排,全年参与联席会议4次,无肇事肇祸事故发生。 3)、预防接种 按时开展基础疫苗接种工作;今年主要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11月,我院共计接种新冠疫苗一针4340人/次,二针3915人/次,三针785人/次,共计接种9040针/次,单位职工全部按要求接种加强针,设置流动接种点4个,主要是下村、入户开展接种,未发生过一起严重接种不良事件。 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成立四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全年共计签约641户,2913人,落实签约服务的后续服务工作,尽力做到有病看病,无病问候和健康指导,防止签而不约现象。 5)、中医药服务 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和中医康复技师,设有单独中药房,有200余味中草药,截至11月中草药收入6.7万元,有中医诊断室、治疗室,能开展6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如电针仪、三维电动牵引床、腊疗仪、按摩床、刮痧、拔罐等);老年人中医药服务808人,0-3岁儿童中医药服务62人。 6)、孕产妇儿童管理 全年管理孕产妇21人,0-6岁儿童体检319人,辖区孕产妇和新生儿“0”死亡。 (三)、疫情防控工作 按照“2345”工作方案,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协助村、社区做好返乡人员的摸排和网格管理,采集核酸标本862份,11月,预检分诊处发现一“红码”返乡人员,按规范立即送至县人民医院隔离观察。 (四)、行风建设 1、实行24小时值班制,随叫随到,严格执行上下班指纹考勤。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对全院医护人员实施德 能、勤、绩月考核奖惩。 3、加强行业作风“九不准”实施,与全院医护人员签订了行业作风“九不准”承诺书。 4、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对重大项目、开支均报请县卫健委审批,每月按时公示单位财务账及重大开支。 (五)、安全管理 没有安全就没效益,落实院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科室安全员直接责任制,与各科室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时巡查,主要针对灭火器、应急灯、通道、大功率电器、电线、特殊设备等进行巡查、登记管理,每次会议安全为必讲内容。 (六)、扶贫工作开展 按照要求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严格按照贫困患者住院自付不超过10%,门诊慢特病自付不超过20%的要求,截至11月,共计服务贫困患者599人/次,减免费用 12.71万元,落实全部贫困户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扎实开展结对帮扶任务。 (七)、项目建设 今年在落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基础项目建设的后续工作上,再次对医院环境进行改造,绿化休闲广场300平方米,进一步提升医院就医环境。 (八)、乡村医生管理 全乡7个行政村1个居委,注册乡村医生8人,每村一名注册乡村医生,按照标准配备“7有”,医保网络通畅,能保帐,落实药品零差率补助政策,加强考核,每月召开1次乡村医生会议,主要贯彻、培训医疗安全、扶贫政策、院感防控、疫情防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等工作。 二、工作中的差距和困难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执行上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员不稳定,每年都有新手,个别乡村医生执行力度较差。 2、医疗质量细节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3、边远山区在招人和留住人上较困难,在人才培养上有矛盾,不培养又不行,培养成熟就离开了。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加强人才培养 根据医院人才队伍现状,拟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落实激励机制和考核并举,加强对医技人员职称考试和学历教育的激励,每年选送1名专技人员到县人民医院(医共体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邀请县人民医院专家来院查房、授课,提升专技人员业务能力;力争至2022年全科医生不少于2名;卫技人员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0%,护士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0%,中医医师比例达到25%以上;全乡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不少于50%(现有3名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2、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根据等级评审标准要求,建立院科两级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决策)—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专(兼)职人员(控制)的二级质量管理网络;全面督导医疗、护理、院感等方面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提升医疗、护理、院感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2)、重点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患者安全目标,加强“三基三严”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3)、借助医共体平台,定期邀请县人民医院质控专家来院督导,形成问题整改清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3、加强学科建设 1)、根据医院学科建设现状,拟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邀请县人民医院专家来院指导学科建设。 2)、以内科、中医、康复等学科为重点,将医院建设成为以内科为主,外科为辅的乡镇卫生院,同时加强临床检验、药事管理、医学影像的建设。 3)、每年重点建设1个学科,力争在五年内全面提升医院学科水平,最大程度满足区域内患者的就医需求。 4、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机制,进一步细化院、村两级考核方案,严格执行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相关公共卫生工作标准,力争辖区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5、加强便民服务设施的改善,以等级评审为契机,全面提升医院形象,加强对医院环境、停车位、住院设施、设备、绿化等设施进行改善和优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许可证,有效期自2019年12月18日至2024年12月31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向伶俐  联系电话:  报送日期:2022年01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

乡镇/街道

无障碍

政策问答

政务新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