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丰都动态
共富农场成为强村富民新路子
名山街道古家店村蔬菜共富农场全貌
三合街道共富农场大石门养殖场建成后全景
暨龙镇肉牛养殖共富农场一角
江池镇共富牛场
保合镇高粱基地里,村民们紧抓农时种高粱
武平镇香葱共富农场一期全貌
三元镇共富啤酒加工厂里,工人对原料进行粗加工
记者 郎宵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近年来,我县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产业振兴,探索建设农村共富农场,积极推进“共富+”产业,推动富余劳动力,激发致富源动力,为强村富民注入新动能,让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新路子。
先锋领跑打造共富“新样板”
“我以前经营的几个蔬菜大棚,都合并到蔬菜共富农场了,从此告别单打独斗的生产销售模式,现在大家抱团取暖不仅做大做强了蔬菜产业,而且收入明显提高。”在名山街道古家店蔬菜共富农场里,菜农熊昌发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针对蔬菜种植户各自为营、各自为战,市场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弱等现实问题,名山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建统领力,积极探索实施两大共建模式,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引导辖区10个涉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产业,共建共富农场,共同入股资金100万元,成立丰都县蔬香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统建分租模式建设现代化蔬菜大棚50亩,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体化发展。
“古家店蔬菜共富农场利益分配模式多元,流转土地有租金、前来务工有收入、蔬菜销售有分红,拥有9种不同的分红模式,有效增强了共富农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随着分红数量的持续增加,辖区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在稳步增长,真正推动实现共享共富。”名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黄波表示,下一步,名山街道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紧扣“乡村两问”,大力实施蔬菜新农人“头雁、培青、育雏、筑巢、回引”五大行动,探索完善“1+3+N”利益链接模式,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共富农场新样板。
党建引领成为共富“新引擎”
今年以来,武平镇加强党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依托新农人,借助新和场村、坝周村优势自然资源,按照“飞地抱团+种养循环”模式,投资3300余万元新建香葱共富农场1960亩,提供稳定就业岗位800余个,人年均增收达2万元以上。
走进武平镇坝周村香葱基地,平坦开阔的土地上种植着连片的香葱,微风吹来,绿油油的香葱犹如荡漾起层层绿色波浪,阵阵葱香扑鼻而来,不少村民正在葱地里忙着浇水松土,大家说说笑笑,对未来充满希望。
据介绍,武平镇坚持市场理念、自愿平等、依法守信的原则,吸纳全县31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成立30家经营公司,并采取资金入股方式与华园牧歌(重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法成立重庆丰都雪玉香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香葱共富农场项目。
“村集体按每亩地每年400元标准集中流转农户土地,每年农户土地流转保底收益78.4万元,全镇10个村(社区)还组织在家劳动力组建劳务专业合作社,保证香葱基地每天700~800名劳务供给,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武平镇党委书记王健告诉记者,接下来,武平镇将围绕香葱产业,大力发展集乡村民宿、观光休闲、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新业态,打造重庆片区香葱产业第一村。
据了解,近年来,我县引导镇村整合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等富民产业,计划建设共富农场165个,目前已完工129个,其中肉牛共富农场24个,香葱共富农场1个,‘共富+’产业104个;已完成建设的共富农场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占股50%以上的共富农场79个,真正实现了富民和强村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