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丰都县教育委员会>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义务教育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62035/2021-0007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教育委员会
[ 成文日期 ] 2021-04-09 [ 发布日期 ] 2021-04-09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62035/2021-0007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教育委员会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1-04-09
[ 发布日期 ] 2021-04-09

丰都县申报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评估认定自评报告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抓手统揽教育工作,强化教育保障,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师资建设,确保入学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创新实干,合力攻坚,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五大保障”,致力构建创建新体系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委、县政府积极强化五大保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我县2013年全面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创建工作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全县教育发展、促进城乡统筹改革的重要举措,纳入议事日程,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组建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县级相关部门抽调力量建立工作组。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推进创均“百日攻坚”行动,县委、县政府16次召开“创均”专题会和工作推进会,印发会议纪要11期,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县人大、县政协积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形成了县“四大班子”共抓“创均”的良好格局。同时,召开相关部门、乡镇(街道)联席办公会议14次,协商解决了经费投入、学校办证、征地建房等问题。

(二)强化方案设计。全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事业“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施意见》《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方案》及创建工作整改攻坚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和要求。制定了《“创均”百日攻坚行动工作项目表》,确定县级工作项目18个、学校工作项目1936个,落实了项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打表推进。

(三)强化制度配套。按照全市创建工作日程安排,逐级、分类、分校、分项编制了“1+10+N”工作推进配套方案。即全县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总体方案,学校占地、校舍建设、运动场地、设施设备、师资配备、教育投入等10项指标达标行动计划,各校“创均”实施方案做到“一校一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确保上下衔接、统筹有力。制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办法》《“百日攻坚行动”督导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监督、考核和问责制度,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有关部门及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目标责任和教育督导考核范围,加强政府主体责任。

(四)强化教育投入。县财政全面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近三年来,全县教育经费总投入345873万元,其中投入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100566万元。同时,按要求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城市建设配套费、土地出让净收益计提教育资金合计15065万元全额用于教育。教育经费的优先保障,有力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强化督导考核。成立丰都县教育督导委员会,建立丰都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丰都县教育督导评估中心,新增编制15个。设教育督导责任区31个,配备责任督学38名。丰都中学等较大规模学校建立了督导工作室,安排专兼职督导员102名,建立起县级、片区、学校三级教育督导体系。组建5个创建工作督导组每月开展一次“拉网式”督查,曝光问题,通报排名,“点对点”跟踪整改,逐级压实责任,有效传导压力,为推进“创均”工作强化了责任和制度保障。。

二、实施“五大工程”,致力办学条件新改善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我县实施五大工程,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一)城乡布局优化工程。将中小学布局规划纳入城市和乡镇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学前教育社区化、小学教育集镇化、初中教育片区化、高中教育城区化”原则,优先规划学校用地和校点布局。根据人口变化及生源布局趋势,将栗子大湾完小、名山和平完小等46所完小改制为中心校教学点,力争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经费保障、育人质量“五个对等”。将办学条件相对不足、生源数量相对较少的辖区中心校、中学整合设立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实现了10所学校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投入近8亿元,新建成融智学校、水天坪学校、琢成学校等3所学校,新增学位8460个,中心集镇大班额问题有效化解。根据县城区学校布局规划,新开工建设实验小学金科分校、适存中学,启动高家镇二小、丰一中搬迁等前期工作。重点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进一步扩大了城区及中心集镇优质教育资源。

(三)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近三年,累计投资2.13亿元,实施“全面改薄”校舍工程18个,维修校舍215个,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4所、农村教师周转宿舍620套,新建、改扩建校舍15.26万平方米,维修校舍23.78万平方米。今年开工实施校舍建设项目155.9万平方米,新征校地181亩,新增塑胶运动场15块,硬化操场道路15.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2.5万平方米。

(四)教育装备提升工程。全县投入资金22735.5万元采购义务教育学校设施设备,完成仪器设备采购项目346个,采购图书1088526册、教学实验仪器280565台(件套)、六大功能室器材206301台(件套)、多媒体2126套、教学计算机 4744台、生活设施21223件、教学用书写板2086块、学生课桌凳41273套、其他设备34678台(件套),建立校园网150个。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健全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打造平都中学、包鸾中学等5所“智慧校园”,投资2000万元升级改造丰都县教育城域网,逐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分层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操作及信息化教学应用、功能室管理及应用、教学设施设备平台应用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立中小学优质课程资源库,推广在线教育、“微课”“慕课”等新型教育模式,使农村学校与师生能够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现代化教育。

(五)校园文化打造工程。出台《丰都县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要求》,提出“打造学校环境美、营造教育形象美、塑造师德风尚美、培育学生心灵美”要求,深入推进校园文化暨“美丽校园”建设。采取“上级拨款+学校自筹”经费的方式,全县投入资金2575万元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环境卫生保洁行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改建、新建卫生厕所,改水改电,清除垃圾死角,净化美化优化校园。因地制宜打造校园文化,丰都中学“新君子”文化、龙河中心校“龙文化”、平都中学“尚善文化”等颇具特色。仁沙中学“阳光100”大课间文化在全市“领雁工程”项目学校经验交流会上推介。丰都中学、名山中心校评为重庆市美丽校园。

三、创新“五大机制”,致力队伍素质新提升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人才作为最宝贵的资源,积极创新“五大机制”,着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一)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制定出台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与分配办法,坚持奖优罚劣导向,教师待遇与工作业绩、师德师风考核挂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定期评选表彰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三风”整顿、“红心工程”“正风肃纪”“三清三治”“四乱两突出”等专项治理,探索第三方评价教师师德机制,教师教书育人负责程度纳入民调项目,全县教师队伍师德风貌明显改观。

(二)创新教师配置机制。统筹配置全县教师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公开招聘、特岗教师计划等,2015年以来为农村边远薄弱学校配足配齐教师490人。定期会同编制部门深入调研,将学生人数少、教师人数偏多的55所学校调减编制112名,解决专任教师紧缺问题。

(三)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加大中央、市、县教师培训项目的统筹力度,率先在全市开展暑期干部教师全员培训,建立起“县、乡镇、学校”三级培训网络。累计开展县级以上教师培训项目80余项,培训教师2.6万余人次。丰都县在重庆市2016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送教下乡培训项目考评居全市第8位,幼师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培训项目考评居全市第11位。

(四)创新教师交流机制。创新开展“珍惜良好工作环境、体验乡村学校生活”教育实践活动,加大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支持、考核力度,创新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教方式,每年组织教师交流、支教、送课等1500余人次,探索推进教师“走教”“送课”模式,每年100余名紧缺学科教师到薄弱学校“走课任教”,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

(五)创新教师稳定机制。优化落实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综合考虑学校所在地距离县城远近、海拔高度、交通状况、生活环境、条件艰苦和边远程度等因素,按照每月200-1000元的标准分别发放岗位生活补助。同时,给予农村学校教师给予每月200-3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极大地调动了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资源,主动关心教师工作、生活,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

四、围绕“五大目标”,致力特殊群体新管护

我县把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等作为保障呵护的重点,努力实现“学业有教、生活有帮、亲情有护、困难有助、安全有保”,确保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全力保障每一个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业有教。针对特殊群体假期学业管护的空当,组织干部教师在假期集中开展走进留守儿童家庭学业辅导、走进贫困家庭慰问学生、走进贫困村社宣讲扶贫政策等“五走进”活动,为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学业辅导人均12学时以上,组织爱心活动300余场次。组织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依托各村(居)委活动室、市民学校、乡村少年宫等广泛开展“四点半”课堂,辅导学生学业,充实课余生活。

(二)生活有帮。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通过走访慰问,为特殊群体送去“温暖大礼包”,从习惯养成、生活自理等方面加强指导。全县330个村(社区)全部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打造“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10个。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冬日阳光,温暖你我”“留守儿童家长回乡见面会”等活动,为特殊群体圆梦。

(三)亲情有护。农村寄宿制学校建立亲情电话室、视频聊天室,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机制,引导1000多名“代理家长”、700多名“知心哥姐”与特殊群体结对,通过集体过生日、将特殊群体请进家里过节等方式,让特殊儿童感受家的温暖。各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邀请心理专家进校园开展心理辅导、讲座等,塑造学生阳光、自信、乐观的品格。

(四)困难有助。按照政策资助为主、社会资助为辅、奖励扶助为补充的原则,建立起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2015年以来发放中央、市、县各类教育资助、营养改善、助学贷款等资金3.07亿元,重点对2.4万名建卡贫困户学生分阶段、分类别给予减免、补助、奖励、营养午餐、贷款贴息等全方位、多形式的资助,确保“应助全助”。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除享受资助政策外,发动社会定向资助贫困学生2000多人次,学校尽力免除费用,防止因贫失学。对就业困难或需要勤工俭学的贫困大学生,通过定向招录、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统筹解决就业问题。

(五)安全有保。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特殊群体安全保障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告家长书》等,落实各方监管职责。组建“红樱桃女教师、女干部、女医生、女政法干警”四支义工队伍,利用暑期开展心理健康、生理卫生和防止性侵以及安全知识教育。通过“春蕾计划、护蕾行动”,免费发放适宜儿童、家长阅读的“守护童年•春蕾计划护蕾行动”《儿童手册》《家长手册》500套,提高家长安全监护能力和学生应急逃生能力。

五、坚持“五大抓手”,致力管理提质新水平

(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文体活动常态化、校本课程多样化、学生社团人本化、课间活动特色化,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兴趣活动,搭建讨论交流、质疑生变、展示比拼舞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全面深化课改教改。通过“教委强推硬逼、学校呈现常态、区域共建共享”三大路径,推进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卓越课堂,形成经验全国推介。定期组织教育科研年鉴大会,加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建设,常态举办卓越课堂“先锋杯”赛课活动,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参赛率达80%以上。以“2+2”项目、大课间活动、合唱教学等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扎实推进。

(三)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幸福从教、奉献育人,学校品牌发展、提质上档、特色彰显“三个发展”教育理念,坚持“一校一品牌”,强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有效促进了学生素质提升。在全县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感恩教育及“上善丰都、唯善呈和”的善文化教育,第一小学书法教育,丰都二中、龙河中心校等校“大课间活动”有亮点。成功创建国家、市级足球特色学校10所,创建县级“百姓身边好学校”57所。

(四)坚持教育规范管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执行中小学基层党组织基本规范。健全学校章程和制度,完善乡镇(街道)及学校(单位)教育教学工作年度目标任务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中小学办学行为、教学过程、项目实施、队伍建设、后勤服务、安全稳定等工作监管和评估,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培养师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深入开展“四乱两突出”整治和“3+1”专项治理行动,营造了良好育人环境,促进了教育公平。

(五)实施城乡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中小学“领雁工程”“对口支教”等形式的办学体制改革,将13所直属学校结对帮扶农村64所薄弱学校纳入工作考核,引进重庆一中等优质学校合作办学,加大城乡学校管理对接、资源整合、教研互动等,提升城乡学校办学质量。探索“一校两区”办学模式,依托丰都中学、丰都二中资源带动2所新建学校发展,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政府             

  20178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

乡镇/街道

无障碍

政策问答

政务新媒体

返回顶部